李学辉
“久在新城住,终怀淡淡愁。忽然萌主意,春节去郊游。造访老城边,徜徉古巷头。江风今犹在,亦可解千忧。愿景多美好,不停向前走”。
正月十六,我与几个从小玩大的朋友觥筹交错后,突发主意,相约闲逛,乘公共汽车来到巴东老城边上,仅存有青石小巷的凉水寺。
站在凉水寺久远的石桥上,环顾四周,三通青石巷子依稀还有点过去的样子,漫步小巷,短短青石巷子两侧的房子却已换了面目。昔日顾客盈门的日杂辅子,人声鼎沸的货桟食店巳没有任何印痕,悠悠绵长的步屐声更成脑海的追寻……一切都仿佛隔世,所有都物事人非。让我们一行人驻足无言,充满惆怅。尤然追昔抚今,感慨万千。
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巴东老城很有特色,一条不长的街道临岸顺江而建,两边的青石巷子顺着山势上下延深。横七竖八、长短不一的巷子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大家只记得每条大巷子尽头,又分支出好几条小巷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巷子就没有巴东老城,巷子是老城的骨架和血脉。
进得巷子去,顺巷而上行你会慨叹这巷子像登天而去的梯子,可以直达山顶登天揽月,倘如你沿巷而下可达长江,似乎又像是去入江缚龙的途径。老城的巷子在我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只因为这大小的巷子,九曲十八折连成一气,却巷巷相通——进得巷中入得山中下得街来到得江中,实在是变幻无穷。不知何处是尾是门是腰仿若迷阵,走着走着你会懊悔无路,可探脚而来又是柳暗花明。
青石巷是巴东老城的一大特色,如果没有这些巷子,巴东老城可能只是一个沿江而建的小集市。马鹿巷、黄果树巷、鲁家巷、范家巷、朱家巷等是巴东老城很有名气的巷子,要说最有名则数马鹿巷了。 马鹿巷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据说宋代宰相寇准年仅21岁就任了巴东县令,在老城的山腰处有一寺名曰凉水寺,寺中老方丈是一位学识丰富的长者,长者在寺中养有一头白马鹿,寇准任县令时常到寺中与长者叙话,每每走到寺前,马鹿便会闻声长鸣,长者觉得这鹿鸣神巧,却又不知其故,没想三年后寇准调离巴东县,马鹿却寻寇准从寺中沿巷下而不知去向,故有人说:这是一头神鹿。当然,数百年马鹿巷中虽不见神鹿,却会见秋风亭矗立城中。这亭是纪念寇准而建,它久经风雨,却翘首而立。马鹿巷因此而闻名,成了一条居住着上百户人家的大巷。住在马鹿巷的大多是些勤劳的平民百姓,可以说“九佬十八匠”都可以找到,他们在马鹿巷的住所里加工一些食品、工具和手工艺品,然后拿到老城独街上和青石巷子里去卖,有的人在街上和巷内有门面,有的干脆在街道边上和巷子石阶上摆起了地摊,或者沿街顺巷吆喝叫卖。他(她)们收入微薄,却也过得快活。秋去冬至,经过大半年的劳苦,人们就会拿出积蓄,开始悠悠赶制年货,等到大年三十,就会在屋内、巷子的空地上,摆上桌子板凳,甚至用板凳架上铺板当“宴席”,放上七大碗八大碟硬菜,加上一钵腊肉汤,再来一壶包谷酒,一家人甚至巷子里左邻右舍的几家人,一道从下午吃喝到第二天凌晨,团年饭吃成了跨年饭,把一年艰辛溶化到快乐声中,将所有爱愁都放飞进夜空里。其乐融融也,非常快哉!
老城的巷子中最打眼的要数黄果树巷了,你一走到那里,那棵百岁黄果老树就会迎你而来,到了春上树叶发青后,这棵三人都围抱不下的老树的叶子就适时渐渐茂盛,到了炎炎夏日,浓荫遮盖的树下则成了巷中老少纳凉的宝地。傍晚,“酒足饭饱”的邻居们都聚到树底下乘凉,他们从国家大事侃到自家小事,从天南海北侃到巷里城外。这时候,连平时最木讷的土家大伯都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孩子们是极爱凑热闹的,每每都来黄果树底下当听众,然后回家里得意洋洋地“鹦鹉学舌”,有时学得不当,便讨来家长的一顿臭骂。上世纪70年代巴东老城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黄果树为大家平淡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消遣场所。 在这生我养我的巴东老城里,其实我喜欢每条青石巷子。弯弯曲曲的巷子,是孩子的乐园,是大人沟通、娱乐、谈天说地的平台,更是老人颐养天年,畅叙家常的好去处。弯弯曲曲的巷子也是连接感情的纽带,世代相处的居民,邻里之间彼此照应,互相守望。年节时的爆竹烟花,平素里的婚丧嫁娶,成长中的人来人往,巷子的流转岁月都镌刻在了青石板上,默默地承受着风霜的侵蚀。小小的巷,一头连接着每个家庭,一头连接着外面的世界。远行了,从巷子昂首出发;回来了,无论是带着荣华富贵,还是怀着失落忧伤,从巷子都能找到自己温馨的家。啊,巷子!我的青石巷子啊,您是我人生的起点,更是我人生的据点!巷子里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巷子总是在悠长地牵挂,深情地补给!
一行人拖着沉重步屐,缓步来到秋风亭旧址。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昔日风光圣地现已亭迁人空,荒草萋萋,亭周四通八达的青石巷子也全无踪影。我们在岸上这头,巷子却在水下哪头,惟有江风徐徐依旧,行船任然穿梭。
面朝大江,眼界开阔,微风袭来,精神一爽,大家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思绪也从追忆中拉了回来。此时此景,大家的话又多了起来,话语的意思都是说: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巴东老城风貌荡然全无,但昔日的扁担独街、逼仄巷子却已被如今巴东新城的气派大街、宽阔巷子替代,还有数个具有土苗民族特色的休闲广场、文化中心、体育运动场等惠民场所点缀城市之间,更有无数风格别致的高楼大厦,风情万种的亭台楼阁遍布新城全域,许多有巴东文化印忆的古迹秋风亭等得到妥善搬迁,已经矗立于新城中央,还抢救性发掘保护了有老城特点的大量古老建筑和民俗文化,在新城惹眼位置建成了享誉中外的巴东博物馆,迎来了海内外大量追风行者、游客、友人……
是啊!为了建设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造福沿江特别是中下游人民,巴东人与渝鄂库区人民一道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不仅失去了故土家园,而且,抹掉了怀旧印痕,让很多人不能回到老城巷子,去追寻许多美好愿望,真的有些情堪何处,仅能寄芳华一点的感觉了!但这同时也给予巴东的新生,让一座崭新的山城拔地而起,不断长大,充满希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自强不息的巴东人多年的打拚,一个文化、富裕、智慧、美丽、幸福的巴东新城现巳耸立于峡江之滨、巴山东翼。满城事业兴旺,小区亮点纷呈,人人安居乐业,个个喜气洋洋。
据悉,恩施州人民政府已正式批准《湖北省巴东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确定将巴东县建设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到2030年巴东城市规模将为13.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将为16万人。巴东不仅要有便捷黄金水道,四通八达高速公路,而且,要有高速铁路网络和旅游专用机场,还要刻意建设具有巴东特色的青石巷子、楚峡特点的麻石步道、土苗韵味的吊角小楼……装扮巴东新城,提升山城品质。巴东新城将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打造,形成宜居宜游宜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多么美好的篮图愿景,它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到那时,巴东新城将会以更大胸怀迎来五湖四海的朋友,巴东子民也能用更快捷的步伐畅游万水千山。巴东社会各项事业定会取得耀眼成就,收获圆圆满满,人民生活定将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追忆绵长,畅想无边。不知不足时间已近黄昏,大家满怀喜悦踏上归途,兴高采烈乘坐上的士飞奔。此刻街道两侧华灯初上,五彩宾纷,高楼大厦霓灯闪烁,流光溢彩,我们仿佛就像是穿行在如垠的时光隧道里,旧时记忆不停地向大家挥手再见,美好生活愿景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我想,只要“厚情重义”的巷子传统在,只要“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在,不管城市怎么变,街道怎么建,巷子都在,家就还在,乡愁也在,幸福更在。那就是人心底深处始终根深蒂固的血脉深情……
青石巷子啊!您永远是巴东山城的血和脉,更是巴东人民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