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天有短时小雨雪 低山气温3-9℃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微信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记者故事> 正文
 
家有传家宝
 

发布时间:2018-01-22 08:34:26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谭凌云

  这几天看央视纪录片《家风》,深有感触,忍不住要写写我家的传家宝。

  一走进我的家,就会发现好多“宝贝”:夏天,有80年代出厂的“荷花”牌电扇送清凉;冬天,有90年代生产的“太阳神”牌取暖器送温暖。厨房里,购于1990年的“三角”牌电饭煲还在坚守岗位;卫生间里,印着“1978年生产模范”大红字的搪瓷脸盆喜气洋洋;书桌上,老爸20年前添置的“电杠台灯”还在闪闪发光。

  八年前,我女儿出生,我妈拿了两个崭新的热水瓶到医院,一看那花红柳绿的铁壳壳,就知道不是刚买的,再一问,她老人家介绍:“这是我生你的时候,单位同事送竹米送的”。我吓了一跳,我好歹也是个大龄产妇,这些热水瓶居然比我还年长!都过了而立之年还能用吗?倒进热水一试,嘿,第二天早上还暖和!至于衣柜里那些国民毛巾、国民枕巾啊,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看到这,您也许嗤之以鼻,这算哪门子传家宝?没一样值钱的!是啊,很多人眼里金银财宝才是宝,但若来之不“义”,恐怕宝会变祸。而咱家这些因爱惜而经久耐用的老物件背后,所蕴藏的勤俭家风,是否才是教导后人、荫佑后人的真正宝贝呢。

  80年代后期,父母都在工厂工作,工资不高,还要省吃俭用,给老家寄回一笔,生活拮据。可即便如此,有外地业务员为了多算货款,请求搞财务的母亲在收货数量上做手脚,承诺送她一台空调作回报。那个年代空调可是稀罕物,可我妈不为所动。提起往事,我忍不住问“那时你们那么穷,送上门的钱不要,后悔过没?”我妈快言快语:“夜夜能睡踏实觉,后悔么子?我们住在头道桥的时候,有天晚上我们都睡了,有人敲门,你爸爸把门一打开,进来几个警察,说‘我们是公安局的,你是不是***?’原来是敲错了门,他们要找的人住在隔壁,后来被带走还判了刑。他们进来我们就知道进错门了。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听这话,我假装生气:“什么鬼敲门啊,怎么说我前辈们的呀?”母亲意识到用词不妥,哈哈大笑,笑声那么爽朗、那么坦荡。

  近些年,工资一天天高了,上了年纪的父母却依旧节俭,我劝他们“奢侈点,享受点”,爸爸却说:“工资就是全部收入,我们没法开源,就只能节流”。母亲也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就是靠着节约,你读书、我们买房都没有借一分钱!”

  勤俭节约、不要亏心钱,多么朴素的观点,但这不正是一种应该得以传承的优良家风吗?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外开放后一度受到西方观念冲击,比如那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早早享受了、中国老太太攒钱一辈子来不及买房就死了的对比故事,就曾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但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后,此故事就很少听人提起了。我们不像父辈那样成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一架马车,作用也不可小觑。这意味着我们不必也不应该再追求苦行僧般的吝啬生活,但是比起“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寅吃卯粮、借贷高消费”、“卖肾买iphone”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节俭持家、清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恐怕更令人尊敬吧。

 
 
值班总编:邓毅 责任编辑:付瑞勇 校对:郑宸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