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园梦
清明节前两天,趁放假便回了趟老家。古老的村庄,氤氲着一份古朴的气息。
黛瓦土墙,老屋是典型的巴东老房子,斑驳的土墙,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纹络,一根根粗实的横梁支撑着,像是岁月的骨脊。
站在老屋的门口,想着那些早已随风逝去的平常小事。流转的思绪,如泉涌动。
经历岁月的洗礼,老屋显得有些沧桑。老屋的院子里,原本的四五棵大树,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见证着我成长的痕迹。现如今,只剩下几棵稀稀拉拉的不知名的小树。
那时,老屋右侧的那个杏子树,有十几米高,一部分枝丫都伸到老屋的屋顶上去了,下面的粗枝干,一个成人勉强能抱住。夏天的时候,杏子树撑起一片绿荫,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清凉;听外婆告诉我,这棵杏子树,已经有好多年了。
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可以吃的,家里的杏子树、李子树、葡萄等,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总是让我牵肠挂肚。外公外婆每天都会去树下转悠几圈,似乎这样,会觉得心安。曾经亲手种下的树苗,如今已是果实累累。外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是有零食吃了。所以,家里有几株果子树,也是外公那时候的梦想!
光阴流转,曾经的点点滴滴,还是那么的熟悉、温馨,定格在时光里的点滴,将美好的生活剪影。曾经在老屋度过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一念即暖!
站在在老屋前,打量着周遭,当年生机勃勃的模样已不复存在,和蔼可亲的外公,也永远的离开了。
在阳光的折射之下,我仿佛看见外公坐在老屋的院子里,编着篾器,抽着自卷的老旱烟,一口又一口,吞云吐雾,甚是悠闲。太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和蔼可亲的外公,就似乎在这朝夕之间,一下子,没了。
记忆中的老屋,有两扇大门,门上分别嵌入一个大铁环。推开门,便是厅堂,西侧是厢房。厅堂的后面还留了一个很大的位置做厨房。这个厨房,也是我经常来“光临”的地方,看看外公外婆做了什么好吃的。还没有等端上桌子,便先下手为强,直接用手夹起菜,先吃为快。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光阴的流转,老屋已渐行渐远。留给我的,是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有着如水般的温软、甜美与静谧。回想起当初的一幕幕,眸子里,总是闪烁着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