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有阵雨、局部雨量中等 低山气温24-33℃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微信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省内新闻> 正文
 
[湖北日报]追赶,向“大牌”挺进
 

发布时间:2018-06-29 08:53:46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编者按】——

品牌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中文意思是“烙印”。“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句歌词,也许可以作为一家企业、一个产品品牌响亮的注解。

现代社会,品牌既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也是企业实力的综合展现。品牌数量与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地区参与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更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如何提高“湖北造”的含金量?如何培育出更多名扬四海的“湖北造”?本报今起推出“擦亮湖北品牌”系列报道,探寻典型企业塑造品牌的精彩之路,敬请关注。

上月,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启幕,全国近千家企业品牌“争奇斗艳”。

贵州有茅台,浙江有阿里巴巴,广东有格力、华为,山东则带来了海尔、海信,河南带来了双汇,福建带来了安踏体育……名品名牌,国人耳熟能详。

看全国,观湖北,一番滋味在心头——浓浓的中国味里,“湖北味”不免显得有些清淡:上海滩的这场品牌角逐中,湖北品牌显得有些落寞。

直视品牌之痛

“我们离大牌还有多远”

“一位外省朋友来看我。临走时,想买点湖北的名优特产送他。想来想去,选来选去,难有中意的。”

一位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的感叹,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声震全国的名品名牌中,“湖北造”身影不够密集,始终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尴尬。

品牌不够响、美誉度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大,“拿得出手”的湖北造,并不多。

一组数据,直陈湖北品牌之痛——

我省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只有3.31%;全省只有44%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连续多年无缘“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湖北名牌产品达1093个,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却不多;

2016年湖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中位居第3名。

省领导多次发问,为什么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科教大省的湖北,没有多少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品牌之问”,亦是质量之问。

近年来,我省通过制订名牌培育计划,服务引导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落实品牌发展等措施,涌现出一批精品名牌,长飞、烽火、劲酒、安琪、人福医药……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锋。

“然而,从总体上讲,目前湖北质量名牌影响力还不够。”省质监局人士表示,过去是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现在是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消费进入了品牌、质量时代。

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北工业品牌一直“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缺乏,虽然门类齐全,但缺乏全国顶尖的;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行业领先企业不多。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表示,湖北经济要实现提质增效的转变,需要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打造叫得响的品牌。

创新驱动

让“老字号”复兴,让新品牌火起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高品质、优品牌的支撑。

质量上不去,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

然而,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慢、新经济力量仍不强、产品国际占有率不高……束缚着“湖北造”质量提升的脚步。

一手抓新品牌培育,一手抓“老字号”品牌振兴,品牌强省建设刻不容缓。

创新,才能让“老字号”演绎“不老传说”。

活力28、沙松冰箱、长江音响、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曾经一度戴上市场桂冠的湖北本土品牌,先后折戟,风光不再。

环顾全国,一批老品牌纷纷创新,与时代接轨、与需求合拍,品牌越擦越亮。

在上海,百雀羚开启年轻化探索,研发一系列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品。2012年销售额只有18亿元的这家老字号,凭借对年轻消费者的精准运营,到2015年竟然卖出了105亿元。

五芳斋万种定制粽任君选择,百雀羚新媒体广告圈粉“90后”……乘着互联网东风,老字号们正敞开怀抱迎接新零售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全国1129家经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其中超过600家即半数以上已经入驻天猫淘宝。

利用数据和技术赋能进行定制化生产,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在口味、形态上主动创新,触网出海,“老字号卖全球”。

创新,让新兴品牌火起来。

再看华为,“中国品牌”的典范。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灵魂,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企业才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最新的惊喜。根据欧洲专利局2016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达到924件,排名第七位。在数字通信领域,排名超越爱立信、高通。

华为和百雀羚的成长路径,都在启示湖北品牌——依靠创新驱动,注入新技术、新业态,通过强化硬实力,进一步促进品牌软实力的成长。

“湖北造”如何释放更大能量?

——补传统产业不高的“短板”。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及企业更多转向“微笑曲线”两端,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

——补新兴产业不多的“短板”。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管理和新模式,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补自主创新不强的“短板”,发挥自主创新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乘数效应”。

弘扬工匠精神

来一场“品质革命”

品牌,不仅聚集着企业创新的智慧,还凝结着生产者的匠心。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至臻品质才能成就百年品牌。

建设品牌强省,离不开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核心要靠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企业打造“百年老店”的“金钥匙”。据了解,现在世界上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秘诀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今天的中国企业要打造“百年老店”,同样需要恪守工匠精神。湖北更是如此。

既需要企业家追求卓越、生产者耐心坚守,更需要职业精神的培养、制度体系的激励、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让“湖北制造”的底色更鲜明、品牌更响亮。

湖北正在行动——

今年5月,省政府隆重表彰首届“湖北工匠”,大力弘扬信念坚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实施方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这在湖北质量工作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实施方案》明确,力争三年内,重点培育100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市(县)区域质量品牌,湖北制造、湖北服务、湖北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企业100%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依托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定期发布主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红黑榜”,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每年培训1万名企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全面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培育更多“工匠大师”。

追赶,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激发企业的“工匠精神”,沉下心来“原始创新”,把“规模式发展”转为“品质式发展”。

人们热切期盼,让湖北“品质革命”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湖北品牌的好声音唱起来吧!

 
 
值班总编:邓毅 责任编辑:谭平 校对:郑宸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