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间晴 低山气温8-19℃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微信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深评浅议> 正文
 
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新
 

发布时间:2018-03-09 10:03:03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李学辉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随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明晰化,绿色金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的各项部署,实施乡村振新战略,必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加紧密的结合,补足农村绿色金融短板。引导农业经济步入绿色转型通道,推动农业生产力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农产品质量变革,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全面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运行良好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农村绿色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服务于“三农”,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绿色建设和农民绿色增收。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领域。同时,其自身也寻找有别于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有效识别和防范环境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多年来,人行某县支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始终坚持“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两通”贷款为重要抓手,以“两权”抵押为必要补充,探索绿色与产业同行、特色与优势彰显、发展与脱贫结合的绿色信贷之路上使出“洪荒之力”,用金融画笔描绘了农村绿色金融崛起的生动画卷。

  然而,我国农村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依然不足。一方面,目前发展农村绿色金融的力量仍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农村金融机构主业不强,服务不佳,大批中小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参与能力薄弱,缺乏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绿色产业的合适渠道。广大社会资本不能提供更多绿色资金,不能培育和开发更多的农村绿色金融工具,进入农村建设和农业绿色产业主战场。

  另一方面,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绿色金融。目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大量的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建设大量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农村环保设施,乡村振新有大批的循环农业示范乡镇、低碳排放区、农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美丽乡村等示范工程建设,现在返乡下乡创业的人数已达700多万,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劳动力已达850万,其绿色金融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金融需求更加旺盛。

  针对以上弱项和短板,应加强农村绿色金融工作措施,笔者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服务乡村振兴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天职和本分,从方向上来讲,就是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农村金融特别是绿色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引导金融机构绿色转型,培育绿色金融地方服务主体,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支持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脱贫奔康的精准度。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其次,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快创新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扶持、支持促进农村绿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效助推农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绿色化发展。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支持农村水利工程、生产排污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集中供气、供水和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以建设绿色农业试验区为重点,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低碳排放区、农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美丽乡村等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农业清洁、高效、持续发展。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再次,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环保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投资机构、担保公司、第三方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发挥绿色保险市场化解风险转移、社会互助、资金融通、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省市县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对项目环境效益、成本的定量分析能力和项目担保、再担保能力,合理分担农村绿色信贷风险。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绿色金融风险补偿基金。适时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绿色信贷。通过适当提高绿色信贷的风险容忍度、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差别化奖励补贴、落实土地政策等措施,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扶持机制。同时,常态化组织绿色金融研讨会(高峰论坛),推进农村绿色金融开放合作交流。着力引进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环保技术与金融管理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绿色金融知识培训制度,定期举办党政领导干部绿色金融知识培训班。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广泛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
 
 
值班总编:邓毅 责任编辑:付瑞勇 校对:向园梦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