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到晴 低山气温10-26℃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微信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深评浅议> 正文
 
“生态葬”值得称赞和推广
 

发布时间:2018-04-03 09:29: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李学辉
 
  优美的古筝声中,送行告别仪式开始。百余名礼仪师组成仪仗队,撑着雨伞,捧着逝者骨灰,缓缓前行,逝者亲属默默跟在后面。仪仗队护送逝者骨灰来到生态环保草坪葬区域,礼仪师们跪在草坪上,小心翼翼将骨灰坛和一篮装满鲜花的花篮安放在草坪中,家属及在场嘉宾纷纷为志愿者敬献鲜花,并放飞生命的五彩气球。

  这是近日武汉市石门峰纪念公园免费集体环保葬落葬仪式在感恩广场举行的场景。就此,百名环保葬践行者的骨灰,集体在鲜花与草坪中安葬,不留墓碑。这些骨灰坛由环保材料制成,3至6个月将降解干净,和骨灰一起化入泥土。
 
  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是殡葬习俗的二次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石门峰纪念公园一直大力提倡环保葬。自2015年4月3日举办首届生态环保葬以来,石门峰纪念公园已经连续四年举办该活动,目前已有400多位逝者在亲友的目送下长眠于此。
 
  相比传统墓葬,生态葬采用的是无碑深埋的形式,即将逝者骨灰放入环保可降解的骨灰坛内深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笔者认为,此举值得称赞,它能够引导社会公众移风易俗,必须要有更多人接受环保生态葬新理念。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死亡人口数量庞大,安葬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土地与资源的过度消耗,对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殡葬改革60年来,通过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整治乱埋乱葬,在节约殡葬用地、保护资源环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殡葬事业之中,辐射到殡葬活动各环节和殡葬改革全过程,推动合理利用殡葬用地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重大社会习俗改革。从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从火葬到生态安葬也是一场革命。由于传统丧葬陋俗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地方重敛厚葬之风盛行,占用耕地林地建坟、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骨灰装棺再葬等问题突出,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助长了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等不良治丧风气。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有利于深化对殡葬改革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促进转变落后丧葬观念,培育绿色、文明、健康的现代安葬理念和行为习惯,引领殡葬改革新风,进一步夯实深化殡葬改革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各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火葬的同时,积极探索骨灰存放、树葬、海葬、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促进殡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加强环保生态葬工作。
 
  一要鼓励引导节地生态安葬。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不是对广大群众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过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进而理解、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关部门要提出一系列吸引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举措,包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式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等。鼓励节地生态安葬。着力培育现代殡葬文化。厚植符合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群众基础的殡葬行为规范。引导节地生态安葬。
 
  二要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改革。为稳妥有序地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一是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在骨灰或遗体公墓内集中安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二是着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按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等方式,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三是着力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安葬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积极提供便民高效服务。
 
  三要抓好督查指导,鼓励探索创新。各地要加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督查,将其纳入当地民政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强化指标约束,督促工作落实。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分析解决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措施实、推进力度大的地区或单位,要表扬鼓励,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工作落后的地区或单位,要帮助查找原因,指导加快工作进度。有关部门要组成督查组,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地在葬式葬法、服务模式、生态奖补、环保科技等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尊重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精神。
 
 
值班总编:邓毅 责任编辑:付瑞勇 校对:向园梦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