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国大
当前,巴东各校都在积极落实州教育局的“十条禁令”,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但日常工作中听到家长谈论自己孩子的老师时表现出一种抱怨情绪。在老师同行中,也时不时谈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和不负责任。相互抱怨而不沟通,彼此误解只能越深,不利孩子的成长。那么,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笔者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混成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人处世应该体现自己的素质。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初衷,心怀感恩之心,从事教育工作就是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传道授业方面,教师毕竟有一定的专长,因此与家长的交流要为人师表。主动与家长沟通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渠道之一。与家长交谈应讲究艺术,做到先扬后抑。给家长反应孩子的在校表现既要报忧也报喜,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大部分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属实,平和的态度,委婉的语气,这样,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也就容易得多。动不动连家长、孩子一起训,再通情达理的家长,也会话不投机半句多,造成彼此的伤害。
教师要用一颗关爱之心对待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呢?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正确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因而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视家长为朋友。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对“多事儿”的家长,教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
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教师,始终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那么这个教师工作时就会轻松很多,因为她有家长这个坚实的后盾在支持着,拥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