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李赵勇
巴东县是长江干流流经恩施州的唯一县。长江巴东段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达1796平方公里。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东流?日前,记者专访了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
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今年3月底,省委书记蒋超良在巴东调研长江大保护工作。单艳平说,这既是对巴东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检验,也是一次肯定、鞭策和鼓劲。近年来,巴东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之路,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气、治污“五大环保行动”,长江巴东段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艳平认为,巴东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全县抢抓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等机遇,扎实开展“治山”环保行动,建成生态廊道10条、绿色示范村47个,支持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关停非煤矿山97家,森林覆盖率达61%,全力打造三峡库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单艳平说,巴东境内还有沿渡河等8条一级支流、龙船河等4条二级支流,顶着“治水”压力,巴东严格实施长江岸线规划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开展长江非法码头整治,全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投资近21亿元,启动了三峡库区巴东县城长江干流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此工程集道路港口、滨水库岸护坡、生态环境修复、旅游景观于一体,是巴东打造长江边上最干净、最美丽县城的精品工程。
巴东还是三峡库区移民重点县,县情较为特殊,自然条件较差,山高坡陡,易发地质灾害,通过开展“治土”环保行动确保实现“土更净”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历时9年的“总理工程”——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工程于2017年完美收官。同时,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健全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控网络和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力保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2017年,巴东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这是实施“治气”环保行动的成果。结合县域实际,巴东淘汰了一批大气重点污染企业,长江两岸工业企业实现“清零”,项目审批实行“总量指标”和“容量许可”标准,推行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实施天然气项目工程,禁止露天焚烧和燃放烟花爆竹,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壮美三峡·秘境巴东”旅游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
目前,巴东强力推进“治污”环保行动,已启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与完善PPP项目,20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日处理能力达5.24万吨,8座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达273吨,全县划定禁养区域26个,全面启动“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同时,出台了《巴东县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水上污染综合治理等九大行动。
借此,巴东全面打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交通阵地、旅游翻身和财税突围“六大攻坚战”,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五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全州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恩施州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贡献巴东力量。
“巴东县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面临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但只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能实现‘美丽巴东’目标,完成一江清水东流使命。”面对未来,单艳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