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用水,是茶庵寺乃至整个茶店子的群众由衷的呼声。
3月10日,州委书记柯俊来到茶庵寺就精准扶贫工作展开暗访,将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迫切需求挂在心头。
落实整改,切实解决群众需求,迅速展开。茶店子镇、县兴源供水公司、镇水利水产管理站、茶庵寺村分头行动,犹如一支支游击队,围绕一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奔波着。
茶店子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中空,地表水迅速渗入地下,流入地底的两条暗河,包括茶庵寺村在内的全镇32个村个个村缺水吃。
“这次整改也让整个镇党委班子警醒,我们缺乏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镇党委书记宋良说。
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但找水的路并不顺畅。
茶庵寺村党支部书记林小龙请水利技术部门制订了全村供水方案:在村内最高点建蓄水池,用二级泵站从200米以下的两个小水源地取水,建供水管网辐射全村,解决500多人的饮水问题。但这个方案随即被否决,整个方案需投资90多万元,后次泵水持续投资额度大,若遇长期干旱,村民仍然无水可吃。
为彻底解决问题,茶店子镇党委、政府将茶庵寺村和全镇32个村一起纳入集中供水的大工程。
集中供水的担子就压在了县国有供水公司——兴源公司的肩头。
全镇无大型水源地,让县兴源供水公司着实伤透了脑筋。县兴源公司4个小组足足走了1个月,将勘察的范围拓展到邻近的绿葱坡镇,才将水源地定在绿葱坡镇中村。
供水公司又调兵遣将,足足摸索了两个多月,经过反复论证,才确定了最终施工方案:铺15.5公里的供水管网后,建大型蓄水池,总投资4900多万元,从中村引水至茶店子镇集镇。然后再从主管网上开供水接口,铺设输水管网进村,解决集镇和各村的饮水难题。仅茶庵寺村就需进一步投资约210万元。
目前,该项目施工设计图已于6月14日完成。在设计图上,记者清晰地看到,一条蓝色线路标记的主管从上到下直插茶庵寺村,各种型号的配套管网组成网络,向村里延伸。
“经过实地勘测,中村的水源稳定,可保证茶店子全镇干旱3个月仍不缺水。”县兴源供水公司总经理谭联华说。
目前,县兴源公司已与绿葱坡镇中村签订水源地取水协议,顺便解决中村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按照计划,将于2019年1月实现从中村到茶店子镇集镇通水。
“我们将时刻关注主管网工程的进度,并计算好镇里集镇小管网建设的时间,两头同时建设,争取在主管网通水时,各村小管网也能同步贯通。”茶店子镇镇长郑爱华说。
在集中供水解决一批人的同时,因山大人稀,仍有一部分群众在集中供水工程解决的范围之外。
该镇风吹垭村二组村民谭远安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在屋檐下修了引水槽和输水管道,雨水会沿着管道流入储水池供全家饮用。
6月14日,记者走进谭远安家时,发现引水槽和输水管道没变,储水池变了,变成了一个大池前后各加配一个小水池。
“两个小水池都是过滤池,分别在入口和出口处两次过滤,确保水质。”镇水利水产管理站站长杨周成说。
过滤是从上到下用一层木炭、一层碎石子、一层石英砂、一层鹅卵石来完成,每层约30厘米厚,每层中间放置约5厘米厚的棕绒。
“现在喝水放心了。”谭远安边说边端出热腾腾的茶。记者仔细品味,并无异味。
靠天吃水仍不能治本,为分散居住的群众找小水源才是根本。
说起找水的故事,杨周成在兴奋的背后有说不完的艰辛。今年农历正月十六,一场大雪覆盖茶店子镇的大地山川。他与赵忠诚开着皮卡车到校场坝查找水源,大雪将一片竹林压倒在路上,皮卡车一头扎进竹林里进退两难。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历经3个多小时的清障,皮卡车才得以顺利通过。
从去年农历腊月开始,杨周成与同事赵忠诚踏遍茶店子镇的山山岭岭、村村户户,春节后3个多月没回家,一心扑在找水战线上,最终发现全镇可利用水源63处。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茶店子镇建集中供水工程16处,分散供水工程解决1126户村民饮水问题。今年6月5日,茶店子镇分散供水现场会如期召开,现场会后在全镇掀起分散供水工程建设热潮。
郑爱华介绍:“按照全镇解决饮水问题的整体谋篇布局,集镇和茶庵寺等13个村,从明年初开始,将逐步解决饮水难问题。其他村通过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方式,村民饮水难问题也将得到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