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畜牧动态 > 正文

 
 
【脱贫攻坚战】王龙国: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发布时间:2018-05-20 16:15:00

记者 谭黎 特约记者 张安地

  “王书记来我们村,为民办了许多实事,打心眼里感激,我们舍不得他走啊……”听说王龙国调任张家村第一书记的信息后,巴东县野三关镇龙谭坪村村民激动地说。

  今年44岁的王龙国是恩施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巴东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干部,2016年6月选派到野三关镇龙潭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个村工作一年零10个月,今年3月调到野三关镇张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角色转变 州直干部下派村委书记

  到村任职之前,州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与王龙国谈话时说:“从一名州直干部到村干部,最关键的是角色转换!”

  工作、生活、环境变了,如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军人出身的王龙国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一下子就上来了。

  上任后,王龙国凭着一把伞、一支手电筒深入农户走访,三个多月时间,龙潭坪村11个村民小组,306户、1163口人,王龙国家家到、户户落,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听取村民、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民所思所盼。

  龙潭坪九组贫困户郑某,平时在镇里打零工不在家,王龙国先后4次到家才见上郑某。

  夜深人静时,王龙国还学习研究扶贫政策,并结合白天的调查,拟订工作计划,对不懂的及时跟村干部请教,不到半年时间,全村的基本情况他了然于心,尤其是该村的139户贫困户,门朝哪里开,责任田是那几块、养几头猪他都一清二楚。

  时下,常有人向他请教当驻村第一书记的经验时,他淡定地说:俯下身子不做样子。

  “作为第一书记,村支两委自身建设很重要,村支部不强,不仅各项工作开展难,而且群众从心底不服。”王龙国常说。每当遇到村里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王龙国总是先召开屋场院子会,屋场会、家庭联户会,集中民智,让村民知情,然后召开村支两委班子会,共同决策。

脚踏实地 脱贫想法转成致富现实

  经起手,负起责,做实事。这是王龙国经常念的一句口头禅。龙潭坪村是巴东县1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有11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  

  该村贫困户陈某平时也不懒,但苦于没有致富门路。去年在王龙国的指导下种大椒、蕃茄各5亩,收入近5万多元,一算账觉得划得来,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去年该村种植蔬菜300亩,贝母200亩,烤烟20亩,山胡椒846亩。

  在王龙国的协调下,全村农网改造已经结束,村民彻底告别用电难的问题。安全饮水问题一直是该村的短板,王龙国多方争取资金近100万元。今年3月初,该村先后召开村民小组代表会议7次,征求了村民意见,确定方案,已启动实施。

  2016年王龙国多方争取帮扶资金15万元,新修该村3组、5组、6组断头连接路三段,总里程4300米;2017年计划硬化道路10公里,目前完成4.8公里; 多方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新修村委会和村级中心卫生室征地等前期工作。

清者自清 纪委调查检验过硬素质

  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群众思想千差万别。当初进村伊始,王龙国就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切出自公心,尽力给群众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坚持原则,注重廉政纪律,不把村里的东西装进自己的腰包。

  2017年3月,王龙国召开村级道路硬化村民代表会,村支委李某要求把通往他家的160米的路纳入计划,会后王龙国左思右想觉得不合适,如果给他这一户的路硬化了,接下来别的村民要硬化10米、20米,又怎么办呢?王龙国经过与村支两委及驻村领导集体研究取消了通往李某家的硬化路计划,结果李某不服气,把王龙国一纸告到了镇、县、州纪委,王龙国经与李某多次沟通,李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与他交换意见,表示服从决定。

  工作中也有对王龙国不理解的,该村村民郑某多次找到王龙国,要求王龙国将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列,王龙国多次到郑某家宣传政策、算家庭收入并进行思想疏导工作,拒绝了郑某的要求。郑某认为王龙国与村干部“官官相护”,心存不满,就伙同个别村民写举报信,从镇纪委到县纪委,一直举报到中纪委,说村干部给他送礼物,伙同村干部骗取项目资金,后经县纪委通过二十多天的调查举证,方还给他清白。

克难攻坚 帮扶初心续写新的华章

  今年3月底,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要求每个单位驻一个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巴东办事处又从野三关的龙潭坪村调整到张家村,王龙国又被委任为张家村第一书记。

  王龙国到村后经过“尖刀班”成员走访了解到,该村产业薄弱,但土质,气候适宜核桃生长,加之农民又有栽植核桃的经验,王龙国引入湖北西谷核桃股份有限公司进村,采取公司租用贫困户的土地,一亩土地每年给贫困户租金500元,管理费800元,5年以后,核桃全部挂果公司20%的分成,贫困户80%分成,20年后,连同核桃树一并归还给贫困户,目前,张家村共发展核桃532亩,受益贫困户101户。

  “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我是军人出身,不应该当‘逃兵’,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离村”王龙国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