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巴东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4月
2017年,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降速换挡的新常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五个巴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全县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效益向好、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57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65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32839万元,同比增长2.7%,其中工业增加值380820万元,同比增长4.8%,建筑业增加值52019万元,同比下降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31130万元,同比增长8.5%。
图1 2013-2017年GDP及增长速度

人均指标逐年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全县人均GDP达到24609元,同比增加2083元,增长9.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8元,同比增加105元,增长7.6%;人均储蓄存款20462元,同比增加2850元,增长1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6元,同比增加2277元,增长9.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6元,同比增加848元,增长9.83%。
图2 2017年主要人均指标对比示意图 (单位:元)
图3 2013-2017年人均GDP及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16年的18.9﹕41.1﹕40.0调整为18.2﹕41.0﹕40.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
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 (单位:万元、%)

物价总体保持平稳。各月CPI环比涨跌幅均在1.0%以内,12月末CPI同比上涨0.9%,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现出 “五涨三跌”的走势。
八大类消费品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类指数上涨明显,分别同比上涨4.6%和9%;居住类、生活用品和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指数相对平稳,分别同比上涨0.3%、0.5%、1.5%;食品烟酒类、衣着类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扮演下跌大类的角色,累计同比分别下降1.7%、0.4%、0.2%。
图4 2013-2017年CPI涨跌幅度

市场主体继续扩大。2017年,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51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6592户。年度新增企业135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943户,注册资金5.88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57家,其中53家被授予“2017年度巴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1家家庭农场被授予“2017年度巴东县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二、农业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4.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8.50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4770.0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42854吨。年末全县自来水受益村322个,占总村数的100%;通有线电视村268个,占总村数83.2%;通宽带村322个,占总村数的100%。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6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3102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1260万元,增长4.9%;林业增加值7247万元,增长2.2%;牧业增加值82984万元,增长3.6%;渔业增加值274万元,下降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37万元,增长30.3%。
图5 2013-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0.7万亩,同比下降1.05%;粮食产量21.07万吨,同比增长2.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4.58万亩,同比下降2.7%,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65万亩,下降2.7%,产量2.29万吨,增长0.7%;烟叶种植面积5.39万亩,下降10%。全县茶园面积8.5万亩,同比增长7.5%,其中当年新增0.6万亩;本年采摘面积4.48万亩,同比增长4.2%,茶叶产量2542吨,新增248吨,同比增长10.8%。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81834万元,同比增长4.3%;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0%,占比较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
全年造林面积9.09万亩,其中,国家投资成片造林6.45万亩,封山育林4.3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0.5万亩。实施天然林管护198.05万亩、公益林补偿162.05万亩。当年苗木产量900万株,油桐籽85吨。
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31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全年生猪出栏68.60万头,同比增长3.78%;年末生猪存栏37.82万头,同比增长3.59%。全年畜禽肉产量6.88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5.18万吨,同比增长3.81%。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8298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
全县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479.1万元。2017年末,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26.2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4.75万人,乡村外出务工人员8.76万人。
全力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机制逐步完善,扶贫成效持续显现。全县统筹整合财政资金17.7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实现19个贫困村出列、5137户15879人脱贫。新建集中安置点140个,完成12599人易地扶贫搬迁。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较上年减少5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21418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0458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9%。在总产值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81132万元、同比增长3.3%,重工业完成产值240286万元,同比下降0.1%。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414376万元,同比增长1.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图6 2013-201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完成情况分行业涉及到16个中类,其中煤炭开采和冼选业完成0万元,同比下降10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46781万元,同比增长14.9%;中药饮片加工产值完成16567万元,同比下降6.9%;水力发电业完成190129万元,同比增长12.1%。
全县规模工业产品产量增少降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1)。
表1 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 位 |
2017年 |
2016年 |
同比±% |
软饮料 |
吨 |
102816 |
82427 |
24.7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23223 |
267370 |
-16.5 |
蚕丝 |
吨 |
115 |
110 |
4.5 |
蚕丝被 |
万条 |
2.9 |
2.9 |
0.0 |
精制茶 |
吨 |
1074.3 |
1119.3 |
-4.0 |
饮料酒 |
千升 |
33811 |
31371 |
7.8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4336 |
4530 |
-4.3 |
饲料 |
吨 |
7594 |
7245 |
4.8 |
大米 |
吨 |
10300 |
11650 |
-11.6 |
塑料制品 |
吨 |
1630 |
4941 |
-67.0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574024 |
507603 |
13.1 |
煤炭 |
吨 |
0 |
304282 |
-100.0 |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98152.1万元,比上年增长0.1%。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1家,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109人,房地产企业10家,房地产企业年末从业人员773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239万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019万元,同比下降11.7%。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
图7 2013-2017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41个,比上年增加2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75个,比上年增加2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5717万元(不含农村私人投资),同比增长17.6%,其中:500万元-4999万元项目投资325980万元;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83172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8012万元,同比下降8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7761万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投资263250万元,同比增长141.2%;第三产业投资774706万元,同比增长1.7%。
图8 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3.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3%;竣工面积1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销售面积5.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1%;空置面积5.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1698万元,同比下降86.2%,其中:住宅销售额11755万元,下降83.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9亿元,同比增长10.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33亿元,同比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1.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9.49亿元,同比增长11.6%;零售业零售额47.13亿元,同比增长10.8%;住宿业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7.4%;餐饮业零售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1.3%。分限额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28亿元,同比增长6.9%;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11.4%。
图9 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0039万元,同比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0万美元,同比下降100%;实现外贸出口额5785.8万美元,同比下降27.8%。
图10 2013-201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及增长速度
图11 2013-2017年全县外贸出口额及增长速度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4956.5公里,改扩建公路44.9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达100%。其中等级公路4015.4公里,高速公路72.16公里。全县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为146.26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为115.54公里/万人。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0193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51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56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85万部,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9.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发展到7.4万户,较去年增长20.9%。
2017年全县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客源市场半径扩大,景区品质加快提升,品牌吸引能力和经济效益增强。全年接待游客7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0800万元,同比增长21.4%。全县3A级以上景区达到6个,其中:神农溪为5A级景区,链子溪、巴人河为4A级景区,无源洞、野三关邓玉麟将军故里和寇准文化公园为3A级景区。全县星级饭店16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各1个。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6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818万元,增长8.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6063万元,增长7.6%。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2499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177万元,同比增长25.3%;教育支出78609万元,同比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687万元,同比增长40.9%;医疗卫生支出51426万元,同比增长24.0%。
图12 2013-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2017年,全县金融业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继续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做好“抓发展、推改革、保稳定”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民生金融服务。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10669万元,比年初增加110177万元,增长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7834万元,比年初增加125618万元,增长16.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53395万元,比年初增加101787万元,增长18.5%。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0462元,比上年增加2850元,增长16.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见表2)。
表2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单位:万元
指 标 |
2017年末 |
比年初增减 |
增减额 |
±% |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
1510669 |
110177 |
7.9 |
#:住户存款 |
456846 |
-55826 |
-10.9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89746 |
-20584 |
-18.7 |
广义政府存款 |
877834 |
125618 |
16.7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
653395 |
101787 |
18.5 |
#:短期贷款 |
63616 |
-8787 |
-12.1 |
中长期贷款 |
303423 |
72903 |
31.6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78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完小)5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专任教师3177人,在校学生52273人。幼儿园72所,在园幼儿10932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3%、100%、99.9%、93.5%。小学六年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99.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100%。6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9.8年。
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攻关取得新成果。全年有R&D活动的企业达到10个,其中有研发机构企业数3个,有专利申请企业数3个,有新产品销售企业数6个,R&D活动人员达到了118人,机构中博士硕士占机构人员比重为59.38%。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30件,开发新产品项目6个。全年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4604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08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0.61%、3.4%。
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2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3370人,农业技术人员225人。
九、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向前。年末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达9.15万余册。广播覆盖率99.60%,电视覆盖率99.88%。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家,其中县级医院2家,私立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疾控预防控制、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家,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11家。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16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833人,注册护士796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卫生机构床位数2184张,床位使用率78.99%,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5.17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47人。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孕产妇死亡率2.23‰,新生婴儿死亡率1.56‰。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新农合参保人数41.61万人,参合率达到97%。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49.0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53万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人口23.47万人,占总人口的47.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2.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3万人,城镇化率37.60%。全县人口密度(常住人口计算)为127.91人/平方公里。
全县全年出生人口5119人,人口出生率为10.45‰;全年死亡人口6086人,人口死亡率为12.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1元,比上年增加1257元,增长9.82%。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6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长9.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6元,比上年增加2277元,增长9.81%。
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61人,全年实现下岗再就业871人。通过劳动就业局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4%以内。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589人,比上年增加289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1554人,比上年增加50617人,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945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25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32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400人,比上年增加4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538,比上年增加92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比上年增加0.01万人。
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个,床位数2040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32个,新改建农村福利院4个,。民政事业费支出人数达85204人,支出费用2.34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52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02人。
全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2017年,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新增4项、承接4项、取消5项、调整7项、保留209项。乡镇便民服务事项102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90项。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10584件,乡镇办理各类事项99042件,村(社区)办理各类事项46887件。
十一、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2348套(户),基本建成 1400套(户),竣工分配入住1780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415户,改造农村危房4448户。
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园林绿地面积297.5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86.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全县公园(含广场、绿地、剪影墙等)25个,城市公园绿地面积86.4公顷。城市供水人口10.3万人,年供水总量61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224万吨。城市道路长度95公里,道路面积111.47万平方米。城市各类公共厕所18座,垃圾处理站7个,污水处理厂5个。城市排水管道长度72.98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
2017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下降3.68%,比2016年低0.57个百分点。2017年全县单位GDP电耗为454.99千瓦时/万元,较上年上涨6.49%。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
全年共发生刑事案件629件,破案254起。交通事故死亡24人,火灾事故死亡2人。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3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4人。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人/亿元。
备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及部门或行业公报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4.宽带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均包含电信、移动、联通和楚天视讯四家公司的收入,邮政业务总量不含快递公司收入。
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7.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试点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计算时调减了上年基数。
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幅按“营改增”税收新政策调整的可比口径计算。
9.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专职人员数据来自县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公路里程、公路通车里程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量、电话用户数据来自县经信局、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旅游数据来自县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等数据来自县文体新广局;卫生机构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来自县卫计局;年末户籍人口、道路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社保局、医保局;保障性住房、棚户区住房、城市污水处理、用水量等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县工商局;农村专业合作社数据来自县经管局;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县城管局;工矿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县安监局;精准扶贫数据来自县扶贫办;行政审批数据来自县政务中心;价格指数、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湖北省统计局巴东经济社会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