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2月,全县上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项目开工、企业复产、财税入库,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经济运行起步平稳,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主要看点
(一)1-2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总体看,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稳中有进、进中育新,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较好。从发展态势看:工业经济迅猛回升;财政收入大幅提高;金融存贷稳健增长;项目投资势强力弱;旅游经济热度不减;商贸走势接续提速;开放经济略显低迷。从变化趋势看: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存贷比、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总额等6项指标增速较上年要快;其它6项指标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尤其是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3项指标未达预期。从全州排位看:7个总量指标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存款余额、社零总额、旅游综合收入和全社会用电量5项指标位列全州前四;9个速度指标中,有5项指标排名全州前四,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3项指标增幅分别位居全州第一。
(二)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强势开局。1-2月,全县44家规模工业企业,较上年净减少17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同期增速13.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9.8%,高于同期增速24.6个百分点。
一是主导产业贡献给力。全县五大行业增速“三升二降”:①清洁能源占据巨大份额。3家水电生产企业完成产值2.6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21.9个百分点。其中水布垭电厂完成产值2.5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达到50.2%,同比增速57.5%,拉动工业经济增长20.8个百分点,比工业产值增速快7.3个百分点。②建材行业保持增长态势。5家建材行业全部复产,完成工业总产值0.37亿元,同比增长3.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③矿产资源行业开发有序。今年来,煤矿企业全线停产退库,1家铁矿企业产值同比大幅增长。④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其它制造业不如上年同期。32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82亿元,下降14.7%;3家制造业完成产值0.21亿元,下降26.3%,分别拉低工业产值7.1和1.7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产销两旺。全县44家规模工业企业,39家节后复工生产,开复工率88.6%,25家企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增长面56.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01亿元,产销率99.3%,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少降多。重点监控的十八类主要产品中,铁矿石原矿6078吨,增长507.8%,水力发电量78635万千瓦时,增长56.7%,两类产品同比增幅较大;蚕丝、蚕丝被和煤炭,三类产品与去年同期持平;十三类产品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
2、项目投资扎实推进。一是项目开工提速。2018年度全县计划项目260个,计划总投资146亿元。入统情况看,1-2月,开复工项目77个(含今年新开工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0个,开复工率29.6%。二是投资结构趋优。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州1.8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州并列第5。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和非农户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下降6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5.7%。三是房地产去库存见效。1-2月,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0.7亿元,同比增长658.8%;其中住宅销售额0.08亿元,同比下降3.2%。1-2月,商品房施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待售面积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0%。
3、商贸市场繁荣活跃。1-2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与全州保持一致。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37亿元,增长11.9%,城镇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83.2%,占主导地位;乡村实现零售额1.89亿元,增长12.7%,乡村增幅高于城镇0.8个百分点,增长较快。2月份,CPI环比上涨2.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同比 “七涨一跌”。
4、旅游经济形势向好。1-2月,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64.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22.8%。全县10家限上服务业单位,较上年净减少7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84万元,同比下降6.1%,其中其他营利性企业3家,完成营业收入109.9万元,同比增长39.1%。
5、财税金融提质增效。1-2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71亿元,增长60.0%;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99亿元,增长62.7%,其中完成税收收入0.58亿元,增长7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8亿元,同比增长93.0%,其中八项民生支出4.01亿元,增长57.9%。2月末,全县金融存款余额155.45亿元,增长6.4%;贷款余额67.32亿元,增长19.3%;金融存贷比43.3%,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一)规模工业难掩隐忧。一是存量上,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从产值看,水布垭电厂“一枝独秀”,阶段性掩盖了县属企业支撑不足的客观现实,1-2月县属企业仅完成工业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11.4%,下拉工业经济7.3个百分点。从增加值看,水电行业增加值率高,其不确定性因素给全县工业经济带来风险。二是增量上,暂无新增企业予以填补。去年底,在优化名录库上下了不少功夫,一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但今年还没有合规企业申请入库,县属企业增长后劲稍显不足。三是要素上,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当下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制约企业的自身发展动力。
(二)项目建设缺乏后劲。一是新入库项目个数少。全县本期施工项目77个,其中今年新入库项目3个(均为5000万元以下),仅占项目总数的3.9%,后续大项目跟进不够,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二是房地产投资疲软。1-2月,全县房地产业完成投资0.14亿元,同比下降62.7%。由于受资金压力、市场销售疲软、房地产库存较多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意愿下降,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三是项目招商进展不快。据县商务部门数据显示:1-2月,全县招商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3.6%,外贸出口77.45万美元,下降48.6%,实际利用外资没有进展。
(三)商贸服务业难以提速。一是行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县共有限上商贸企业46家,其中批发业、零售36家,占限上的78.3%;住宿、餐饮业10家,仅占限上的21.7%,这对于以四大行业增速来评估社零额来说相对不利。二是传统业态转型受限,动力不足。由于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提档增速力度受阻,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又对传统零售业产生巨大冲击,挤占了实体店的市场份额,使传统业态增长受限;加之现有传统零售企业基数过大,其增长动力不足。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尽充分。从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仍是主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亟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从入统服务业企业数量来看,全县服务业法人企业10家,其中:交通运输业5家,房地产业1家,传统服务业对全县服务业经济走势影响较大,而租赁和商务、修理和居民服务等数量较少,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从规模上看,缺少民营龙头企业引领。1-2月,累计营业收入超过百万的企业3家,仅占在统限上服务企业的三成,足以显示我县限上服务业基本状况档次低、规模小、竞争力弱,引领拉动作用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一是抓好工业调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要加强跟踪服务,确保生产要素供给,促使其开足马力生产;对半停产企业,想方设法促使其恢复生产,引导出口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对亏损大户,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扭亏脱困,实现稳定生产。二是着手培育壮大支柱行业。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应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五大产业集群”,巩固发展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着重以硒资源开发为重点,积极引导绿色富硒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支持培育知名企业和著名商标,促其发展壮大全县支柱行业。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后劲。当前,促投资仍然是促增长的重要推手。一是抓在建。对已开工的建设项目,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速度,确保早日建成投产。二是抓开工。对拟建项目,要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确保这些项目如期开工。三是抓前期。对已储备的项目,要加紧和上级对接,尽可能缩短前期工作周期。四是抓谋划。紧抓国家投资重点,按照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储备一批大的项目,尽快消除目前由于大项目投资明显减少和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亿元以上重要项目的策划、立项和实施工作,将“十三五”投资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完成。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动力。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借鉴扶持工业的办法发展服务业,落实服务业企业的水、电、气与工业企业同价政策,降低服务业经营成本。实施专项补贴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居民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加大政策整合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二是加快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准确把握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顺应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占据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三是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积极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和企业投资,开拓旅游市场,吸引游客休闲观光,从而带动商贸、交通运输、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撰稿:沈友立 核稿:陈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