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工会工商联
团县委文体新广残联
神农溪职高消防茶叶
野三关金果坪溪丘湾沿渡河
官渡口清太坪水布垭大支坪
东瀼口绿葱坡茶店子信陵镇
   新闻中心县委办巴东党建巴东廉政巴东宣传文明巴东巴东长安巴东统战经济开发区楚峡文艺精彩专题论坛留言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扶贫故事 > 正文
 
【扶贫故事】苦命弟遇上“茶叶哥”的亲情蜕变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4日 14:50    【点击:

  编者按: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一场脱贫攻坚战在八百里巴东打响。全县重点贫困村118个、非重点贫困村373个,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5077户176148人,一连串数据印证了巴东“国家级贫困县”的分量;2019年全县整体如期脱贫,一张时间表就是一份军令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重道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路上,没有作秀和敷衍,只有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真扶贫、扶真贫”的华美乐章。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崎岖路上,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人士用真情、真行演绎了一幕幕感人的扶贫故事。自今日起,本网推出《扶贫故事》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刘佐堂
 


贫困户黄耀才在金果茶园修剪茶树

  贫困,一个苍白无力的词。两个陌生人因“贫困”结对相识,在亲情中演绎美丽蜕变。他相信:苦难是上帝的另一种刻意安排,它总会派下天使守护寒门。

  5月9日,农历五月十五,又到了三个端午节的“大端午”。

  “嘟、嘟、嘟……”早上8八点半,在巴东县溪丘湾乡金果茶园中,一点点身影在一层层拾级而上的梯田、一垄垄绿意袭人的茶树中移动,茶树修剪机轰隆的声音,打破了早晨茶园的宁静。在这群人影中,有一个名叫黄耀才的茶农。

  小端午没有回家,大端午依旧上班,“坚持十天,五月二十五的末端午,一定回家陪妻子、老母亲过个节。”黄耀才给自己许了个愿。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种了半辈子田的黄耀才,成了一个按月领薪的“上班族”。

  脸朝黄土背朝天,和一把锄头为伴,家住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11组的黄耀才没有斩断穷根,也没挖出幸福康庄路。妻子孙阳琼腰椎盘突出压迫神经,走路都很困难,成天抱着“药罐子”生活;70岁的老母亲腿脚不利索,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大儿子从学校毕业后,小儿子在小学念书,苦难全部压在这个七尺之躯上。

  “上有老,下有小,妻子也帮不上忙,一家的日子可咋过哟。”从不向生活叫苦的黄耀才,这回真的向贫困低下了头。转机就在2015年,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识别中,黄耀才成了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滋润下,他的四亩茶园很快茁壮成长起来。


 
采摘茶叶
 
  一株株茶苗,就是一个个“绿色钱包”,村民都说:才娃子第一次笑了。

   “老黄,回来下哟,我来看哈你。”2016年3月,时值春耕农忙时节,在茶园为茶苗松土、施肥的黄耀才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院坝坎上吆喝。“这是哪里来的人,怎么认识我呢?”放下手中的锄头,黄耀才半信半疑地回了家。

  一身休闲服、一双运动鞋、一副友善的面目,眼前的这个朴实人,黄耀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老黄啊,自我介绍下,我是你的帮扶对象,今天来认个门。”客人自报家门:名叫苏方俊,是金果茶业的创始人。

   “今后咱们就是亲兄弟了,有什么困难,只管和我讲。”在堂屋中,苏方俊和新认“亲戚”寒暄了起来,话到情浓时,两人开始琢磨起脱贫的新路子。

  话题很快转移到茶上,苏方俊的一席“茶经”瞬间刺激了黄耀才摆脱贫困的敏感神经。话锋一转,他迫不及待的把苏方俊带到了自家茶园。刚一落脚,苏方俊就如一名“农艺师”一样,怎样剪枝、施肥、造型?他都一一释惑,现场为黄耀才上了一堂生动的茶园课堂。

  “茶苗子要管护好,三五年就有回报了,从今儿起,我给你当茶叶参谋和老师。”临走时,苏方俊往黄耀才口袋塞了一个红包。后来的5月、8月、10月……几乎每隔两个月,苏方俊都会到黄耀才家做回“客”,为这个结拜“兄弟”分一份心忧。
      
  今年春节刚过,黄耀才正准备收拾行李到宜昌做工,苏方俊恰好打来一个电话,让他到茶厂上班。一把力气种得了田,揽上加工制作茶叶这个“瓷器活”,黄耀才改变了主意。

  3月15日,黄耀才正式成了金果茶园的一名全职茶农。晒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对于门外汉的黄耀才而言,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老黄爱学爱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制茶师傅苏家振的传、帮、带下,不到半个月,黄耀才独立制出了第一锅茶,和苏家振成了制茶“黄金搭档”。


 
在砖制作车间忙碌
 
  剪枝、施肥、采茶,黄耀才如一块“砖”一样,自搬自走在茶园每个角落。“在茶厂里吃住,每天还能拿100元工资,这日子有奔头了。”虽然苏方俊很少有时间到基地,但每次都会抽空打电话关心一下黄耀才,为这个寒门兄弟鼓鼓劲。

  “苏总待我们比亲戚还好,我一般都不好意思麻烦他。”去年9月,苏方俊专门请人把黄耀才和妻子带到恩施州中心医院,吃、住都没让他们出一分钱,请熟悉的医生为黄耀才妻子做病情检查,之后又专程送他们俩回家。

  从素不相识到成了一家人,是“贫困”成了他们的亲情纽带。去年杀年猪时,黄耀才接苏方俊吃杀猪饭,但苏方俊因出差未能赴约。“苏总,比亲兄弟还亲,他是用情在帮扶我。”在黄耀才看来,这位好兄弟给了他摘掉穷帽子的底气和信心。

  从农民到茶农身份转变,从田间走到车间,苦命弟黄耀才遇上了“茶叶哥”苏方俊,上演了这样一场感人的亲情蜕变。

  上班领了7000余元薪水,自家茶园第一茬鲜叶卖了1000元,黄耀才开始扬眉吐气了,黝黑脸颊上堆满了浅浅的笑容。如今,黄耀才为自己描绘了这样一幅脱贫蓝图:在金果茶园做工学技术,用技术管好自家茶园,上班领工资、茶园卖鲜叶,用努力创造双份收入,鼓起腰中的钱袋子。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本月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办公室:0718-4332748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