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晓萍

谭文安(左)与老伴儿合影
“叮、叮、叮……”,6月20日12:30,午餐铃的声响打破了巴东县官渡口镇红花岭老年公寓的寂静。90岁高龄的谭文安带上两个餐盒,步履蹒跚来到食堂。
一张张圆桌上,青椒肉丝、粉蒸肉、清炒白菜……热气腾腾的“五菜一汤”香味四溢。一如往常,谭文安兴高采烈地盛上两份饭菜,和老伙伴儿们打了声招呼,便匆匆返回宿舍。把饭菜摆上桌,习惯性将老伴儿李昌青扶着坐在椅子上,开始津津有味地享受这顿美餐……
同老伴儿分享零食
住上洋房,吃着可口的饭菜,不用为生计发愁,谭文安夫妇如今过着舒适日子。这一切,都得益于一块从天而降的“馅饼”——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而为了这一缕希望的曙光,夫妻俩经历了整整19年的艰苦等待。
记忆回到1998年6月12日,原本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对于官渡口镇马鬃山村村民谭文安一家来说,却是一场劫难。当天,老人的六个儿女一同随车前往邻村走亲戚,不幸遭遇车祸,无一幸免。原本人丁兴旺的一家人,仅剩下一个孙女谭金艳,与谭文安夫妇相依为命。
一瞬间痛失六个子女,年幼的孙女无依无靠,两个老人愁肠百结,整日以泪洗面。
尽管命运不济,但可爱、懂事的孙女却给了谭文安夫妇莫大的安慰。于是,老两口咬紧牙关,起早贪黑在田间劳作,含辛茹苦送孙女上学,终于把孙女拉扯成人,并成家立业。
岁月不饶人。身心的劳累拖垮了妻子李昌青,渐渐地,她的下肢已经无法行走,谭文安也日渐衰老,老两口的生活变得难以为继。
2015年,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备受磨难的家。经过精准识别,老两口被评定为五保户,风雨飘摇17年,悲惨命运开始逆转。
有一次,村支部书记谭兵为谭文安捎来一个好消息:官渡口镇新建了一个老年公寓,建档立卡的五保户可以入住,两室一厅的套房、食堂、广场、卫生室……一应俱全,有吃有住,还有专门的诊所可以给老伴儿看病。听到这些,谭文安喜极而泣,欣然接受了书记的建议。
2016年12月31日,终于盼到了搬家的时间。这天,谭文安起了个大早,特意帮老伴儿换上了干净的衣裳,反复清点早就收拾好的行李。
告别了承载无数心酸和悲痛的老房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老两口坐车赶到了红花岭老年公寓。
一下车,全新的环境让谭文安眼前一亮:偌大的场坝一尘不染,两边的花坛绿树成荫,一幢幢洋气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
而看到宽敞明亮的宿舍,从未见过的冲水厕所、淋浴器、大屏电视……谭文安激动地不知所措,“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这是我们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整理床铺
自此,谭文安夫妇开启了美好生活模式:每天按时吃过饭后,谭文安常常会将老伴儿扶出去晒晒太阳,和公寓内老人们一起在公园散步、拉家常;下雨天,和老伴儿在家边吃着零食、边看电视,或者到邻居家串串门……
据了解,红花岭老年公寓于2016年12月建成,现有98名常住院民,公寓建有餐厅、宿舍、娱乐室等场所,并配备有医疗保健室、洗衣室。公寓内还安排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老人们的洗护、服务和安全工作。此外,在公寓园区内,还种有一片菜园,周围间或生长着几株果树。下一步,老年公寓将扩大菜园、建设果园,并将为老人们添置更多活动设施,丰富他们的生活。
孙女谭金艳放心不下两个老人,时常会“回家”来看看,但谭文安对她说:“不用担心爷爷奶奶,现在党的政策好啊,我们住在这儿不愁吃不愁穿,生病了在家就可以治,你奶奶身体已经好多了,我们现在享福的很呢!”
在家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