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曾垂伦)6月20至21日,巴东县文体新广局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叶儿嗬活态传承调研组深入一线,对撒叶儿嗬教学、传承、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野三关、三里城、杨柳池、金果坪、大支坪五个撒叶儿嗬活态传承基地,听取基地负责人汇报培训情况,现场抽查撒叶儿嗬舞姿、唱腔等规范j教学情况。在野三关培训基地,县级非物质文化撒叶儿嗬传承人谭平安,正在为第三期30名学员,教授撒叶儿嗬的标准舞步,吸引了周边100多名撒叶儿嗬爱好者报名。
据了解,巴东县“土家族撒叶儿嗬”是国务院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也是巴东县最重要的“文化基因”,更是外界了解认识巴东的重要媒介。近年来,随着土家撒叶儿嗬的市场化,撒叶儿嗬面临良莠不齐、杂乱无章的危机,对优秀的原生态撒叶儿嗬传承带来了冲击。为此,巴东县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撒叶儿嗬爱好者集中的区域开办培训班,既解决了传统的跟师学艺模式,也解决了没有场地练习的窘境。
目前,全县共开设了5个培训基地,每个基地采取县级传承人轮流授课的方式进行活态传承,用规范的动作、统一的标准,避免杂乱无章的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在秀表示,将不遗余力把撒叶儿嗬技艺传授给爱好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撒叶儿嗬,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调研组要求,各培训基地要借助开设撒叶儿嗬培训班的形式,对撒叶儿嗬传承进行规范化教学、培训,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撒叶儿嗬、传承撒叶儿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