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郑宸)6月8日,州直驻巴东县扶贫工作督导会在野三关镇召开。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柯东海,县委书记单艳平,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邓亚敏,副县长雷玉龙,州法院、教育、人社、农业等18个驻点扶贫部门,县脱贫攻坚督战队、扶贫、发改、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参加。会议由州委副秘书长匡乐轩主持。
会议传达了王晓东省长在巴东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及座谈会精神,驻巴东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州直牵头单位汇报了各村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巴东县汇报了全县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巴东县严格按照州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的统一指挥,聚焦、聚力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截至目前,巴东县统筹落实第一批财政资金7096万元用于饮水项目,231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5664户分散供水已开工建设。积极实施低电压项目,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5.51公里,添设及更换变压器119台,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61.28公里完成投资2651万元;在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方面,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1.43公里,添设及更换变压器113台,并积极争取省电网公司下达投资计划;硬化农村公路29.05公里,完成农村砂石路建设230.6公里。
同时,全县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118个重点贫困村的光纤网络全部通村,新建和改造4G基站153个,行政村、重点贫困村光纤宽带通村率达100%;开工建设安置点115个,集中安置房屋主体完工429户1489人,搬迁入住185户732人,分散安置搬迁入住39户138人;完成75个标准化卫生室间建设,完成投资1350万元。锁定新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发展25.5万亩,全县322个村已建立或引进886家企业、1065家专业合作社、217个家庭农场、844个专业大户带动村和农户发展产业。
单艳平表示,州直各帮扶部门为巴东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力量,办好了实事,提供了经验,也树立了榜样。他要求,各个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和驻村“尖刀班”,要严格按照指标,制定计划,发动群众,解释政策,根据需要谋划布局,对各州直帮扶部门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迅速采取措施;要把群众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线,做好走村入户、民主决策、政策宣讲和村务公开等工作,守好按时按要求交账的底线和负面清单的底线,确保对象、政策、资金上不存在硬伤;要优化各村的产业定位,用好扶贫资金,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提交资金调度的计划;解决好项目推进不快、内生动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基层组织不强的问题,要理清工作机制,优化决策方法,果断决策。
柯东海指出,巴东县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个州直帮扶部门和巴东全县上下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柯东海要求,对待扶贫工作,一定要做到“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实效果”,即对待贫困群众要有真心实意,要有一腔热血,带着感情和责任,扶真贫,真扶贫,做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的“三爱”干部;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充分利用好各项帮扶政策,加大计划外帮扶资金的争取和投入;要确保帮扶工作取得真实的效果,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贪污腐败等扶贫领域不正之风,把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政府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群众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
柯东海强调,要深刻领悟省长王晓东在巴东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提出的“超常规战法”,动员巴东全县人民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做到动员发动超常规;要理顺工作机制,快速反应,不能各自为战,做到联合作战超常规;要充分利用“616”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贫困县政策、重大项目建设等资源,做到资源整合超常规;要精心谋划,紧扣项目症结,做到项目推进超常规;要严肃执纪问责,力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局,做到责任追究超常规。
针对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柯东海要求,“尖刀班”要发扬“尖刀”精神、发挥“尖刀”作用、起到“尖刀”效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瞄准短板,果断出击,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的实效;州直派驻单位要高度重视一线工作,做到一月一研究、一月一进村、一月一活动,重视、解决好具体问题;督战队要能够发现问题,更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督战好扶贫工作的硬伤和短板;巴东县、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州委要求,强化措施,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好、统筹好、研究好、负责好,在巴东形成脱贫攻坚补短板的大氛围,加强经验分享和交流,形成高效、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尽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期间,柯东海一行还前往大支坪镇尚家村,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