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应喜
3月8日,一个本属于女人的专属节日。但巴东县官渡口镇园淌子村“尖刀班”女班长刘琼却和她的“男战友”们一起,在驻点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三八”妇女节。
园淌子村是巴东县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为此,恩施银监分局和恩施机场公司联手组建“尖刀班”,由恩施银监分局纪委书记刘琼出任班长,带领10名“尖刀班”队员蹲点驻村,以“尖刀班”精神攻克深度贫困。
运动鞋、牛仔裤、深色上衣、热水壶、“尖刀班”日志记录本,这是刘琼驻村的“标配”,“三八”节的忙碌一天就这样“轻装上阵”。
8:00时,刘琼准时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尖刀班”点名,给队员安排一天的任务。
8时15分,“尖刀班”临时分成的五个小分队开始行动。临行前,刘琼细心地叮嘱队员们给自己的水壶装满热水。
9:00时,刘琼所在的春耕生产小分队来到富园子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基地。种植大户赵宗田正在和工人们在葡萄园绑枝,刘琼一边拿上绳条帮忙,一边了解赵宗田的葡萄春管进度。得知葡萄园去年因水灾损失大、目前有资金缺口等,便叮嘱赵宗田要及时疏浚排涝沟渠,并表示帮忙争取银行贷款和将葡萄园纳入土地整治项目,并承诺在葡萄成熟季节帮助销售。
“您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10点20分,刘琼顺道走进9组低保户柴友香家。70岁的柴友香老人一个人独居在家,住房老旧,搬迁的新房要在4月份才能入住,老人的生活情况让刘琼特别牵挂,隔三差五总要到家看看才放心。
走田间看春耕生产,很多时间需要步行。雨后初晴的山路还有些泥泞,运动鞋上沾满泥巴,走起路来比先前显得吃力许多,但刘琼仍然坚持。11点50分,刘琼终于来到了村里选定的发展黄金梨基地。9组村民李再喜正和几名邻居在田间挖窝子。
“黄金梨的株行距要有3米,这样才有利于黄金梨的光照和吸取养分。”在田间,刘琼用皮尺丈量着树窝的规格。现场和村支书向兴亮确定了新发展黄金梨150亩的攻坚时间表:树窝7天内完成,15天内栽上树苗。
实地查看了黄金梨连片田块后,中午1点,刘琼和队员小谭在田边的石板上就地休息,并拿出随身带的饼干和热水,开始“午餐”。园淌子村属偏远山村,村民居住分散。只要是到组入户,“尖刀班”队员们都养成了自带干粮的习惯。
“我们队员很多时间都是在外面这样午餐的,习惯了其实也没觉得有多苦。”刘琼笑着说。看得出,她和“尖刀班”队员们的驻村生活累并快乐着。
“午餐”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刘琼和队员小谭来到15组贫困户桂家成家,专程送去3斤当归和白芍种子。去年底的屋场会上,桂家成想要发展4亩药材,但苦于没有种子,“尖刀班”队员小谭答应想办法解决。“您们送的正是时候,我明天就开始种,太感谢了。”桂家成表示,他一定把药材种植发展为稳定的家庭收入来源。
去年,11组的贫困户陈文聪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贷到4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发展母猪养殖,现已成为养殖大户,母猪存栏40头,育肥猪近100头。目前,正抢抓春季销售淡季,加紧补栏育肥。刘琼鼓励陈文聪用好扶贫贷款,做大养殖规模。
下午五点半,春耕生产小分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规定任务后,刘琼还来到新村委会,催促整修的进度。
“这次来既是参战,也是督战。从目前的效果看,‘尖刀班’驻村工作群众满意,我们局党组满意,希望‘尖刀班’在女班长的带领下,继续保持高昂的战斗力。”晚上6点,“尖刀班”的碰头会上,从州城赶来督战的恩施银监分局局长李佐钦,对“尖刀班”的工作加油鼓劲。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均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婆婆88岁。由于爱人同样下派到村扶贫,现已51岁的刘琼虽然担心三老的生活,但依然接受组织的派遣,每天晚上电话问候一下老人们的生活起居。
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的屋舍灯光点缀静寂的山村。坚守攻坚岗位,舍小家顾大家,刘琼的别样“三八节”就这样充实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