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应喜
4月9日,巴东县官渡口镇蔡家村“尖刀班”队员在推进“八个到村到户”工作时,相继了解到部分农户栽植的黄桃树“患病”,且病害面积已超过50%。
不知道病因、不知道如何防治,“尖刀班”队员和村民们心急如焚。当晚10:00的“碰头会”后,“尖刀班”班长柯中焕向巴东县易达聚农杂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打去电话,请求支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贫困村产业“保卫战”悄然打响。
脱贫攻坚的首选利器是产业。革命老区蔡家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是全村脱贫的短板。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组成的“尖刀班”,在纵深推进“八个到村到户”工作中,特别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到村到户,在充分听取村支两委和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定了黄桃产业。至目前,全村已发展黄桃800亩。
黄桃大面积“患病”,牵动全体村民的心,更是对“尖刀班”的一次“大考”。
接到求援电话后,易达聚农杂粮专业合作社迅速响应。4月10日,易达组织植保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坐诊”。经专家诊断,该村黄桃树新发的嫩叶呈卷曲状、发红,是一种典型的缩叶病。其发生与春季桃树萌芽展叶期的低温、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密切关系。
在弄清病因后,驻村“尖刀班”和易达的植保专家联合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一次黄桃春管及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培训,现场实操示范,免费发放农药,发动村民迅速投入到黄桃缩叶病的防控工作中去。
4月11日上午10时,蔡家村黄桃春管及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培训正式开班,黄桃栽植户、贫困户当家人、产业能手等210人参加培训。“这几天看到辛辛苦苦发展的黄桃树嫩叶变成卷曲状,要死不活的,真是急死人哟。”培训后,蔡家村十组贫困户周明贵的心里终于踏实起来,“我马上要赶回家,抢天晴,按照专家教的方法,把农药打上去,早点治好黄桃的缩叶病。”
周明贵已发展黄桃4亩,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黄桃产业当作他一家子脱贫的希望。
下一步,蔡家村“尖刀班”将在贫困村产业项目实施后的跟踪管理上探索新路,拟通过引进市场主体+规范后期管理+产品包装营销,做足贫困村的产业加法效应,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易达聚农杂粮专业合作社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社技术专家+村级技术骨干+组级技术员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通过村设示范园+组设示范田的引领模式,主动承担带领群众致富的社会责任,真正把黄桃树培育成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从田间地头发现“线索”,到“尖刀班”深夜“碰头会”后的紧急求援;从易达的植保专家“田间坐诊”,到组织200多人的技术培训“扶智”村民。用时仅有36小时,这是一个真正急群众之所急的“尖刀班速度”。
36小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贫困村产业“保卫战”,打出了“尖刀班”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战斗力,打出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三农”建设中的专业水准,也打出了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