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低山气温24-28℃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论坛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作风连民心> 正文
 
【作风连民心】带着妻儿去扶贫
 

发布时间:2018-05-31 15:12: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记者 付瑞勇 特约记者 段勇



走访贫困户

  5月28日22:00,漆黑中的安静小山村,几点农家灯火朦胧、暖心。

  “爸爸、爸爸……”拖着疲倦的身影,抖了抖鞋子上的泥土,刚在百战口集中安置点开完搬新拆旧屋场院子会的巴东县沿渡河镇童家坪村驻村扶贫“尖刀班”班长刘登位一推开房门,门口等候的小儿子嘟噜着小嘴扑向他的怀抱。

  一间厨房、两间卧室,简陋却干净,这是刘登位在童家坪租住的温暖小窝,妻子、两个儿子成了他的陪伴。菜篮中装满了妻子摘好的青菜,盆中浸泡着大儿子洗好的衣服,休息了几分钟,刘登位挽起袖子、系上围裙炒菜煮汤,每天这个时候,一家子才算吃上一顿丰盛的正餐。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精准扶贫战役的铿锵誓言。叱咤大江南北,巴东322个“尖刀班”安营贫困村寨,和18万贫困人口统一战线攻坚脱贫。2018年2月24日,刘登位也编入了沿渡河镇60余名“尖刀班”班长队列,下派到童家坪村。



为妻子、儿子做饭
          
  扶贫,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使命,刘登位却不敢把驻村的消息告诉给妻子唐庆艳。在他心中,有一段难言的苦衷:2012年,时任石喊山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种植600亩油茶,为省下卸载油茶树苗工钱,妻子也来帮忙搬运茶苗,不慎被茶苗上的寄生毛囊虫感染了脸部皮肤,毛囊虫永久性地寄生在她的皮肤下,虽到武汉同济医院、北京专科皮肤科医院寻医问诊,仍无济于事,若遇阳光暴晒、炒菜烟熏,皮肤就会出现疙瘩、水肿,不能做饭和户外劳动。同时,大儿子因小时急性喉炎患下脑瘫,对饱饿、冷暖没有明显知觉,小儿子才刚满一岁,均需悉心陪护和照顾。
          
  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始终忘不了童年青黄不接时饥肠辘辘、祖辈脸朝黄土刨生路的贫穷记忆。“我们都是穷人出身,但我们是幸福、幸运的。接下来,我要去帮扶那些还在贫苦的老百姓,你能支持我们吗?”抱着试一试的心,刘登位向妻子坦白了想法,没想到妻子很快应允。

  在童家坪脱贫攻坚前线,579名贫困百姓成了“战友”,刘登位把妻子、两个儿子也带到了前沿阵地。为让妻子、儿子不受罪和委屈,刘登位在童家坪小学附近租下了一套民房,一家人驻进了一个村,他带上妻儿扶贫的故事也感动了1300余名童家坪人。
 
  “真扶贫,扶真贫,让老百姓明明白白享受政策、领情政策,争当脱贫先锋。”带着公心和热心,一个月时间,刘登位走遍全村184户贫困户,核定贫困户信息,广泛搜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宣传发展产业脱贫重要性和引导弘扬勤劳、自强的脱贫精神。一次次堂屋中的扶贫访谈描绘了脱贫路线图,也敞开了贫困户的胸膛。
         
  童家坪村属典型的山间盆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中心村镇房屋、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小学、幼儿园一应俱全,一派村中有“小城”的动人景象。在物产丰茂这个词语中,童家坪村仍被染上了“穷”字色彩,12个村小组455户村民中184户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乎占了四成,寻找穷根、开出良方,作为“尖刀班”班长的刘登位如一位“老中医”一样,访、问、闻、思,精准瞄靶每一个致贫症结。



查看养殖企业运转情况
         
  “小康不小康,一看米缸二看房。”在刘登位的心中,有一种对脱贫摘帽最朴素的认识,那就是填饱肚子、住上好房子。童家坪村拥有耕地面积2000亩,盛产玉米、土豆、茶叶,种田、养猪、外出打工创收的“老三样”没有改变贫穷模样。面对一盘粗放、分散传统产业的棋局,刘登位因地制宜重新洗牌产业布局:红砂土壤上栽种茶树、低洼池塘养虾喂鱼、创业能人带头养猪。如今,4个种养专业合作社、200亩核桃、600亩茶叶勾勒出童家坪产业脱贫新版图。
         
  走进宇哲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栋150模式的猪舍纵横于眼前,一头头肥猪或觅食、或酣睡、或打闹,合作社理事长张明推着装满酒糟的小车,边走边向食槽中投放。“去年出栏了200余头,效益还不错,今年还有150头出栏,等猪价市场回暖,我再分批次出售。”静观猪价走势,张明冷静使出权益之策。
         
  开酒厂卖酒、酒糟饲养生猪、猪粪入沼气池发酵变绿色能源和肥料,张明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路子。12户村民免费用上合作社的沼气,4户养殖户傍上合作社进入技术、市场共享平台,张明如一个创业导师一样,甘当村民脱贫先锋和引路人。



为致富带头人发展支招
         
  让能人做能事、能人讲能话,刘登位时常走进田间地头问计、献计,培养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用能人效应释放产业扶贫的强大能量。前几年,陈宗海守着一亩三分薄地,也仅仅刨出了个温饱,2015年,陈宗海租赁了15亩水田,引进了一批龙虾种苗,乡亲们眼中不种水稻养龙虾的“不务正业”,陈宗海却历经了思想较劲、技术苦练和模式探索的涅槃、裂变。
         
  早上9:00喂食青草,下午17:00投食豆渣、麦麸等食物,陈宗海和妻子蔡宗菊整日以龙虾为伴,刷新了祖辈单纯种庄稼的老套路。清水中喂养的龙虾色泽鲜红、体格健壮,有卖相的龙虾却卖不出好价格。陈宗海灵机一动,自家开了一家农家饭店,儿子在县城也开了一家美食店,专门烹饪和推出龙虾特色菜,从虾塘到餐桌新鲜直供,曾经“豆腐价”卖出了黄金价。
         
  “你瞧潜江都在推广稻虾模式,其实啊,池塘中淤泥有龙虾粪便和有机物质,我们童家坪是盆地小气候,可以在淤泥中种莲藕,虾子有了遮阴栖居地,莲藕还能增收呢。”在一次走访中,刘登位的一席话瞬间引起了陈宗海的兴趣,萌生和酝酿着“藕虾共生”的新模式,寻思带领周边村民撬动立体水经济的新增长点。
         
  扶贫春风吹遍百花开,合作社、养殖场、农家饭店绽放一朵朵“致富花”,一股股产业扶贫动力牵引着童家坪的脱贫梦。“富了袋子,不能穷了脑子,贫困户思想精神不脱贫,好比瘸着一只腿走上小康路,走不长远。”数十年摸爬滚打在基层一线的刘登位清晰明白,扶贫还要扶智和扶志,这才是智取制胜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漂亮的易迁安置点

 
  在百战口集中安置点,三排白墙青瓦的新房镶嵌于山间,纵横交错的宽敞、平坦水泥公路把43栋房子串成了整体。挪出了山沟沟的穷窝,住进了现代、舒适的新房,从零落分散到小村镇集中居住,易迁户从农民一步跨入了“小市民”,思想、习惯却面临着一场漫长的蜕变。
        
  脏水乱泼、垃圾乱丢、杂物乱堆……刚一开始,易迁户们依旧把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安置点。“思想观念转变是一场长跑,快不得、急不得,要用耐心和细心引导,逐渐把易迁户们引向文明的终点。”对易迁点民风转变,刘登位这样生动比喻。
        
  一次,易迁户张某喝茶后随手便把纸杯仍在主公路上,恰好刘登位手中也拿着一个纸杯,他默默弯下腰捡起,连同自己的纸杯一起带走,张某瞬间脸上露出几丝羞愧,自此改变了乱扔垃圾的陋习。以身作则带好头,屋场院子会、入户走访潜移默化传播文明理念,刘登位用言传身教改变着易迁户的一言一行。
        
   “刘班长是咱们的贴心好干部,为让我们过好日子吃苦受累,还要把一家老小带到身边照顾,真是苦了他了。”贫困户王高亮因挖煤眼睛受伤失明,现如今住进了新房,虽看不见刘登位的为民形象,但已被他为民的温度所触动。
        
  干群一家亲,有说不完的情深意浓。有时,村民也为刘登位一家人送来大米、蔬菜,还邀请他们到家做客,但都被他婉拒。“我是人民的干部,我要做的就是为了人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刘登位说,把老百姓的事当成爹娘的事来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才是扶贫干部的真正本色。



出租房内的幸福一家
        
  每天平均工作14小时、接打50个电话、徒步10公里山路,刘登位的肩膀上,肩负着脱贫攻坚和童家坪片区郑万高铁建设协调的艰巨任务。但心里,却始终对妻儿心存内疚:因为不能接触油烟,妻子不能做饭,在他外出扶贫的每个日子,一家人白天只能靠面条、零食填肚子,只有等他晚上回家才能吃上一顿饱饭。面对这样的日子,妻子始终无怨无悔。

  刘登位把对妻儿的亏欠,都默默倾注在了脱贫攻坚的大任上。紧盯2018年整村脱贫目标,打通11公里通组公路、建设云坪集中安置点、添置垃圾收集设施、安装40盏路灯……刘登位正在用付出和努力铺开童家坪美丽乡村新画卷。
 
  深夜23:00,寂静的出租房内,一身疲倦的刘登位把做好的饭菜摆上了桌,妻子、儿子终于盼来了一天仅一顿的奢侈美餐。躺在床上,刘登位掏出笔和笔记本书写着扶贫日记,构思第二天的工作行程……
 
 
 
 
 
分享到:0
【sb788.com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sb788.com,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sb788.com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