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乡下的冬天
发布时间:2018-02-02 09:51:00

雨凡

曾经,乡下的冬天,火炕是人们最温暖的向往。

看吧,随着房顶上的青烟雾升腾、飘散,火炕门洞的火燃起来了,越烧越旺,照得坐在火堆边每个人的脸像落上了一片云霞,红彤彤,笑吟吟。

虚掩的门外,北风吹得正紧,雪花大片大片地落下来,浸湿了院里堆的干柴,打湿了正在墙角觅食的母鸡的羽毛。屋檐下面,挂着一支支透明的利剑,那是屋顶融雪流下时冻成的冰溜子。世界被织在一片阴暗冷寂的网里。

一家人坐在火堆旁边吃早饭,碗里都是冒着热气的黄澄澄的包谷糁,里面卧着几块红薯。就着萝卜缨子咸菜,“呼噜噜”喝下一大口包谷糁,再嚼一口糯甜的红薯,胃里立马实在起来,火烤得人身子热烘烘、懒洋洋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家人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牛羊猪狗猫……

散发着木香的干柴渐渐燃尽火焰,留下一堆火红的炭,像一颗颗跳动的心,一点点黯淡下去。男人吃完饭给牛羊添草料,女人去收拾锅灶,喊一声“谁吃锅巴”,孩子应声而去。黄亮亮、脆生生的锅巴铲到碗里,浇上辣子、醋蒜水,孩子吃得贪婪,一会儿碗底朝天,一溜烟不见人影。

女人从厨房探出头,见孩子正在火堆里刨弄着,一个圆滚滚的裹着烟灰的土豆露出头来,孩子喜得拍手,等稍凉些,便用手剥了皮大口吞起来。火堆边卧着的小狗盯着孩子的嘴,偷偷咽了咽口水,孩子发觉了,扔给它一大块“吃吧,馋狗”。女人看着这一切,不禁抿嘴轻轻笑了。

女人收拾妥当,孩子过完嘴瘾,炕门洞里的炭也黑了。男人去串门,随意走进一家的门,炕洞里就有烧得旺旺的火,吐着红红的舌头,勾引得脚不知不觉就迈到了火堆前。大家围坐一堆,开始七嘴八舌、天南地北地闲聊。有人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起来了,脸红脖子粗,几乎要动手了,机灵点的人立马端过火堆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茶,倒上两杯来,于是大家又嘻嘻哈哈,握手言欢。乡下的男人,性子直来直去,不记仇。

女人拉着孩子刚爬上炕,忽听门哗啦开了,一大堆人涌了进来,是邻家的几个女人,拿着针线活的,抱着孩子的,脚上沾着雪,身上裹着一股凉意。主人见了,慌忙招呼:“快上炕暖着!”来的人也不推辞,一并脱了鞋,在炕上围成一圈,被窝里的脚触着脚,两个孩子坐在中间。“你俩当白菜心心,哈哈!”“嫂子,你这炕烧得像烙铁,我这屁股怕一会儿就熟了。”“那刚好吃烤肉!”

这些乡下的女人,终年不停的粗糙双手,即使在雪天的火炕上也不闲着,纳鞋底、绣花、织毛衣、缝棉袄……她们手上一刻不停地做着活,还一边开着俗气的玩笑,朴素的脸上洋溢着舒心和闲适。这是她们一年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刻。冬天的火炕,装载着她们轻浅的快乐。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时而睁着大眼睛望望母亲们,不明白她们为何笑得如此大声、如此爽快。

不觉已到中午,男人打完牌、下完棋、串完门回来,该做午饭了,女人们恋恋不舍地溜下炕,缩着脖子出门,身后是主人一叠声地招呼:“下午再来哦!热炕人多坐着才热闹!”在一片嬉笑声中,屋里渐渐安静下来,火炕空了。女人准备午饭,孩子又跑到雪地里去了。

下午,这样围绕着火炕的盛会又重新上演,直到夜晚来临。晚饭,依旧会围坐在火炕洞门的火堆边吃,一家人闲话一会儿,拨弄火堆一会儿,不觉就到了睡觉时间。在空气似乎都会凝结的寒冷冬夜里,火炕托起了庄稼人香甜、酣畅的梦。

火炕,如今在越来越像城市的乡村已经寥若晨星,只有一些老人仍对它们不改衷情。冬日坐在暖气嘶嘶作响的新楼房里,各自守着自家的电视、电脑,乡下人不由得想起那些围火堆、坐火炕的日子。晚上躺在柔软华丽的席梦思床上,乡下人却会辗转反侧睡不安生,连做梦也极不踏实,这,难道是远离了那些土气的火炕的缘故?
 

来源:恩施晚报

镇情简介更多>>
   沿渡河镇位于长江以北,地处神农溪国际旅游风景区。东连溪丘湾,南邻官渡口,西抵重庆巫山,北接神农架。面积485.8平方公里,总人口50656人。 有“川鄂咽喉”、“神农明珠”和“小武汉”之称。
更多>>本地新闻
 
主办:沿渡河镇党委政府 联系电话: 0718-4412998
版权所有 巴东县新闻中心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镜像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