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新闻  原创文学  记者故事  摄影天地  书画园地  民间文化   诗联动态  报刊精读
  首页 > 原创文学> 列表

高蹈于山水之上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8-02-08 10:07:17

——为邱令钟《 我的巴东 我的三峡》序 

陆令寿

  余秋雨先生说,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眼就能彼此沟通。邱令钟先生的《我的巴东我的三峡》之于我就是这样,打开书卷,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稍读几页,便掂出它的分量。

  我与邱令钟先生素昧生平,从未谋面。然读他的书,仿佛是在与一个高雅的灵魂对话,陌生、新奇、脱俗而有质感。从中洞察到的是旅游同道者内心丰富的世界,俯仰自得的狂狷气质,淡定从容的旷大心态。读着读着,一颗浮躁的心会平复下来。作为第一读者,我不能不佩服作者文字的老到、题材的别样和内容的深邃。

  在书中,作者对自己的故乡情有独钟。在他的眼里,每一栋吊脚楼,每一处田野,每一片树林,每一道峰峦,每一朵花卉,都是有情怀、有生命的个体。精彩之处,我会合上书本,想象着作者写作得意时带点乖张的微笑。

  邱令钟先生30年来穿插于官场和商场之间,但他的文章却没有官气,有的是润人心脾的逸气,有的是常年在山水之中徜徉的萧然之气,有的是弥漫在天地之间浩然正气。书里书外,营造的是一种巴东特有的文化生态。

  在那个冰凉的秋季,稚气未脱的邱令钟,在老家找到了父辈读过的上一世纪50年代《高中文学》。在精神极其匮乏的岁月,恰如久旱逢甘露。《诗经》、《古诗十九首》、《桃花源》、《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走进了一个孩童的心灵,滋养了一片文学的荒塬。孤灯伴读,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打通了与古贤圣流神交沟通的心渠。久而久之,获得的是心灵的饱满与丰沛。

  邱令钟自述:“我一般不写苦难,也不写爱情,但我不能不忆历史,不能不爱巴东。”作者尽量不把忧伤写进文字,即便对苦难的回忆也不怨妇般地歇斯底里。从《黄土坡的往事》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赤着脚、淌着鼻涕,面黄肌瘦,学牛叫的调皮的山村娃。当了20年背脚夫的父亲谆谆教诲:读书才是出路。走出大山,走出三峡!为了读书,一个山里娃在月黑风高的夜里,饿着肚子,沿着陡峭的山路从坟茔中穿过。祖父四类分子的帽子,像一座山压得全家人抬不起头来。那种“比人矮半截,没有尊严的日子”,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他把童年的苦难变成了前行的动力;于是,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旅行;于是,便有了值得一书的人生。

  邱令钟把人生看作是拉纤,是在不断地求索。笃信“知之非艰,行为惟艰”。故乡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牵念。“如果故乡可以留守,我愿留守三峡;如果家园可以选择,我依然选择巴东。”一心把“根”留住。对故乡深沉的爱跃然纸上。古今乡愁,沧桑三峡,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即便在清贫的年代,总是不忘对故乡的歌唱。三峡蓄水以后,淹没了很多记忆中的碎片。千百年来,那种刻在三峡深处文化景观的消失,让人怅然若失。除了长叹便是无尽的乡愁,笔下时有找不到故乡的隐痛。

  舟行三峡,作者轻轻地心疼地叫出“我的三峡,你有完美无恙的天际线,你有湖光正大的地平线,你有神秘莫测的水纹线,你有桑田变沧海的人文线。”这是写给故乡巴东的爱歌。爱得多么深沉,多么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

  像一个优秀的导游,邱令钟在向天下众生介绍他心中的故乡。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神农溪、链子崖、宝剑峡、兀渊洞、八角观、铁厂荒、大面山、牛洞坪,水流坪的绝壁天河,还有那长江纤夫石上的纤绳印……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这里有雷鸣的涛声,排空的浊浪,诗意的泛影,夜雨的乡愁。巴东的山山水水,稔熟于胸,闭上眼晴,都能描出灵动的画卷。山花水月,草桥涧溪,野渡古寺,江天灯火……都诗化为美丽的意象。有智者云:山水是一堆放在历史空间的文化符号,它的生命如同运行的天体,邈无终结,人类对它的解读与诠释也就成为永恒。这里有怀念的乡愁、思亲的隐痛,还有对现实的思虑和未来的憧憬。作者不仅把散文写得潇洒自如,诗词歌赋也信手拈来。歌赋是文学之王冠。作者写了20余篇赋,歌颂巴东的山水。潜寻历史的经纬,慎触文化的脉线,在领悟中获得欢乐的体验。文风朴实,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峡江奇石。亦文亦诗,动若雷霆,静若处子,让文学爱好者过了一把瘾。巴东的山山水水魅惑了作者的心,也魅惑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邱令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觉,观照每一幅有审美价值的风景,超凡脱俗般地追求心中的远方和诗意。让我们既感受到生活的激越狂奔,也感受一份简静甜美;既有浅吟低唱,也有高歌长啸。湖光山色之间,情物如此灵动,岁月这样静美,“我应该为此立言。”故乡美不胜收,写作的冲动在在血管里奔涌。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文学女神的敬畏。颇有古典文人之风,山水烟霞之韵。浪漫的遐想,幻出七彩的光束,柔波般地闪耀在思维的版图上。

  像一杯清水,简简单单、从从容容、纯纯静静,看似寻常,却在滋养着生命。边读边行,读中生意,行中下笔。读书万卷,风景都在字里行间,行程千里,不过卷起尘烟 漫天。简单丰富的旅行就藏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步伐,每一次微笑中……像是一个深谙世事的老人,在无源洞的石头上摆上几本书,舀一壶巫峡的水,泡一杯巴东真香茗,摇着芭蕉扇听蛐蛐、看星星,与朋友谈天论地。让灵魂在山水中优雅地行走。俨然是一个乐山乐水的神仙。
 
  邱令钟不仅大书特书巴东旅游,而且亲力亲为,开发旅游。开发森林公园只花了18万元,启动半年时间,就开始卖门票,这不是奇迹是什么?!开发兀渊洞,10年磨一剑。他带着农民工在冰冷的水里挖石头,扛着钢釺大锤上山清理悬石。到民间收集石柱础、纤夫石。举手投足,传承了古代巴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我要说,旅游遇上的文化人,真是幸运!

  只有心境高雅的人,才能如此执着旅游;只有心地柔软的人,才能包容大千世界;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能审视尘世中的大美。在审视中或抒情、或寄慨、或言志、或载道,纵横驰骋,挥洒自如。几十年如一日,对故乡的山水如痴如醉,痴迷所至,凝成了山水钟毓的结晶,在深山峡谷发出的生命的回响。一个不爱山水的人,他的生命将失去光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灵魂在幽远的深处一路翩跹,由远至近,悠悠远去。只要我们迈开双脚走出庭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每天都有许多新奇的地方,它远不是我们几十年所看到的那样。熟悉的地方照样有不同的风景。旅行是一种华丽的冒险,口干舌燥的时候,一瓶矿泉水特别能解渴;饥肠辘辘的时候,嚼几块饼干,特别的香甜。如果我们足不出户,整天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对着电脑敲敲键盘,拿着手机在微信上刷屏,看看朋友的微信圈,再美的东西也只能隔岸观火,隔靴搔痒,永远走进不了自己的心灵。

  邱令钟不仅敬畏自然山水,而且崇尚先哲的文化精神,不只彰显于平面的典籍,而是存续在立体的、永恒的天地之中。在漫漫旅行中,一柱峰,一泓水,一片绿叶,都会昭示他去挖掘其中的深意,重现历史的光影,让人获得一种充实。

  邱令钟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代巴东官员充满了深深的敬意。“遥望巴山柏,怀思今古贤”。满纸的唐风宋韵,诉说着巴东的今生前世。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对李白、杜甫、李商隐、陆羽、陆游、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墨客赞美的大三峡,更有对巴东历史上有建树官员的歌颂。他不止一次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一代名相寇准在任巴东知县时励精图治、劝农稼穑的事迹,“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赞扬这位先哲“仰不愧蓝天白云,俯不愧大地秋风”,塑造了一位少年得志、才华横溢的古代勤政爱民的官员形象。邱令钟对解放后在巴东任职的几任县委书记和一些社会贤达也是褒扬有加。在那个在动乱的年代,带领乡亲们“农业学大寨”的张植弟老书记,退休后批给他地籍却无钱盖楼房,两袖清风可见一斑。工农干部出生的县委书记蔡万顺,三年造林,一年灭荒,5000亩林护了一座城,在一次特大的泥石流灾害中保住了3万人的身家性命。德高望重、学而优仕平民书记邬光才,当了“县太爷”周末还要回家犁田背粪,家人和亲友没有一个沾他光的。作者把说他是寇公,又像陶渊明,名至实归。特别是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程远斌,上任之初提出巴东要建十大亿元工程,人们怀疑他吹牛的工程现在都成了现实。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至今,在罗坪接待中心还悬挂着他的佳联:一江激浪歌新曲,两岸轻烟锁画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文武兼备、儒雅可爱的县委书记。还有那个巴一中校长、桃李满天下的谭明书;那个“乡巴佬”饭店的老板、巴东“孟尝君”向仕进;还有东方朔式的口才极好、浑身幽默、累死在舞台上的文工团团长沈安安;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的谭明宝,以写碑文见长的杜洲华;为巴东绿化造林、呕心沥血的董德基;把巴东推向世界、被尊为“巴东旅游第一人”的一代宗师田园。这些巴东的有识之士,作者寥寥数笔,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他们识得巴山蜀水,精通文理史脉,他们主政巴东或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实乃巴东之幸。作者感悟:什么样的领导带什么样的兵。做什么事并不很重要,跟什么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有人说,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在于每一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她占为己有。生活中有一些偶遇,让我与之鼻面相对,猝然相处,进行灵魂与灵魂的沟通。作者笔下的袅袅炊烟,娓娓故事,绵绵传说,家国之情怀,赤子之丹心,无不撩我含咀其中的妙趣和深邃。

  掩卷而思,脑海里闪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林海里穿行,在书山中奔走。一个年富力强、乐山乐水的智者将会继续奉献出人生的精彩,为他的巴东,为他的三峡。有诗为证:

   时思日月当勤奋,夜捧经书不世妆。

  志秀巴东三峡锦,杜鹃啼血报炎黄。
    

  (作者简介:陆令寿  原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湖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更多>>>
·
·
·
·
·
·
·
·
·
·
更多>>>
  • 更多>>>
    · 一幅画最合适的价格
    · 忍“辱”方能负重
    · 第一次实习的教训
    · 爱情像一双筷子
    · 尽责是最好的学习
    · 兰世立的“空罐价值”
    · 善良,是心间一朵莲花开
     

    版权为sb788.com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镜像或复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办公室:0718-4332748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鄂ICP备05028449号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