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讨 > 正文
对推动法治宣传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9日 16:59

  机关党委组织观看了法治宣传教育微电影。 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看了宣传片后,我也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应该说在大学时期"法治"的观念,就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记得刚毕业的几年,遇到事情首先在脑中思考的就是"合不合法",后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到各个领域的制度、规定、法规,更加深刻感受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建国以来,我们一直把建立一个法制化的国家,作为一个基本的方略。法治需要全民的参与,因此,国家推出了"普法"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口口相传和枯燥灌输的传统普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个人觉得,微电影的方式,对当今的普法教育宣传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取得的效果要比单纯的"灌输"要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公民的脑海中,让其"生根发芽",对推动法制化的进程,其益良多。

  由此,我也对法治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个人觉得新时期的普法教育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由"传统单一型"向"现代立体型"的转变,原有的贴标语、发资料、流动宣传车等"单一"的普法宣传教育平台和载体难堪重任。迫切需要拓展新阵地,实现向"现代立体"的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普法优势,在广播、电视中广泛开办普法宣传教育栏目,协调移动、网络公司开办手机报、微信、微博、普法网等。其次,要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离不开法治文化的传播和推动。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如组建法制文艺宣传队进行巡回演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送法制电影进乡村学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

  二是实现由"灌输说教式"向"学用结合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不同对象的特点,多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以法释惑,多用生动具体的案例以案讲法,多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普及法律知识,多通过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得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因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具有传播及时,受众面广、形象生动直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和优势,人们更愿意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因而原有的"小册子"、"小课堂"、"小教员"那种"灌输式"、"培训式"的教育模式受到冷落,而逐步追求教学水平的高品位、教育活动的高层次,教育手段的"高新尖"。这种转变势在必行。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一个国家公务人员,更是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勇于担当,为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参与、积极实践,做法制建设的"宣传员"和"运动员"。

(作者:省委台办联络处 刘海龙)

 
主办:中共巴东县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党政办公大楼 邮编:444300 电话:0718-4333017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