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付瑞勇 李才文
6月10日,刚搬到巴东县沿渡河镇罗溪坝小高层集中安置点的熊星萍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到“扶贫工厂”上班。
仅一个月,从高山破瓦房到搬进小洋房,从挪出穷窝到找到新工作,熊星萍感觉和做梦一般。
8点10分,在巴东县瑞晨宠物制品有限公司120平方米的车间里,和熊星萍一样,30余名工人正忙碌着。
轻轻一扭,将牛皮条打成结,易操作、上手快,一件宠物食品的雏形轻松完工。在车间3条生产线间来回穿梭,为工人们手把手传授技术的中年人,名字叫沈传兵,是“扶贫工厂”的创始人。
开商铺、办餐馆、经营酒店,今年48岁的沈传兵样样生意都干过。生意火热、家庭和美、家风淳朴,他们还是沿渡河镇的“文明家庭”。
“咱们镇上搬迁的老乡多了,我要给他们安稳致富谋下路子。”2017年3月,罗溪坝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沈传兵开始琢磨开办一个百姓家门口的“扶贫工厂”。
办一个像样的工厂,沈传兵立刻想到自己的老朋友邱德仲。邱德仲在浙江温州佩蒂宠物食品公司上班,从普通员工干到高管,在宠物食品制作、加工、销售上,是个“全能通”。
“老邱啊,现在咱们镇子上搬进了千把名老乡,他们没了田种,我们合作办个工厂让他们上班挣点工资?”刚抛出想法,邱德仲立即答应。他立刻回到家乡,为办一家家乡宠物制品企业做前期工作。
原料厂家直供、市场渠道畅通、技术烂熟于心。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二,沈传兵投资80万元,在自家酒店一楼建成了12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和近400平方米的下料车间、仓库、烤房。沈传兵当“一把手”掌舵、邱德仲当“技术顾问”划桨,一应一合堪称创业“黄金搭档”,首批30余名工人顺利入驻,3条生产线运转起来。
“扶贫工厂”开到家门口,就业脱贫都不愁。63岁的邱侯勋和28岁的儿子邱任是扶贫工厂的一对“父子兵”,这对父子每个月可收入4000余元。
村民刘祥群患有风湿病,常年以床为伴,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扶贫工厂”应聘,竟然被录用了。如今,刘祥群脱离了对床的依赖,还能靠双手挣点零用钱。
患有轻度抑郁症的村民谭某,一直在家中无所事事。如今她成了月薪2000元的上班族,让家人和邻居刮目相看。
“扶贫工厂”让贫困户们上班挣钱、照顾家庭和干农活“三全齐美”。沈传兵介绍,公司与浙江温州佩蒂宠物食品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借助“公司+基地”模式,佩蒂公司提供加工设备和技术,“扶贫工厂”成为佩蒂公司的“山区车间”。等完全发展起来,扶贫车间可吸纳200余人就业。
建设家门口的“扶贫工厂”,探索践行“政府+企业+贫困户”的路子,罗溪坝大型集中安置点“易迁点+扶贫工厂”脱贫模式效应正充分释放和凸显。目前,沿渡河镇政府正着力打造一个扶贫创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吸引扶贫工厂入驻,80亩产业园征地工作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