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防汛抗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部中华民族治水史,也是一部中国历代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瓠子堵口”的壮举至今给人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视察期间,特别强调水患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面对今年我州防汛抗旱严峻形势,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关键,在完善“四大体系”上下功夫,确保安全度汛。
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升抗灾基础能力。水利工程体系在防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推进基础水利设施、水毁工程修复、隐患整改,加强城市蓄水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建设,筑就防汛抗旱基础屏障。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当前防汛抗旱新特点新形势,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防汛抗旱法规制度保障,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抓好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编制等工作,有序有力应对各类洪涝干旱灾害。
完善综合保障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要建立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成州县乡三个层次、覆盖全州的防汛抗旱队伍体系,完善军民联合、警民联动、专群结合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构筑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科学防控能力。要加强防汛抗旱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信息化与防汛抗旱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我州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雨情、水情监测预警能力和预报精准度。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完善防汛抗旱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重要信息、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科学合理避险。
在完善“四大体系”上下足功夫,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方能确保防汛抗旱万无一失。